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5月22日发布公开声明:“由于欧方完全没有表现出通过磋商解决问题的诚意,导致首轮谈判无果而终,宣告破裂。”
而此距离欧盟发布初裁结果仅有15天,如不能在欧方初裁之前磋商一致,一旦征税实施,中国光伏企业也将丢掉欧盟这块最大的市场。或许还有一线生机的是,中国商务部正在与欧委会展开初裁前的最终磋商。
早于此,中国光伏企业丢掉了美国市场。美国商务部2012年10月10日终裁,认定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的生产商或出口商在美国销售此类产品时存在倾销行为,倾销幅度为18.32%至249.96%。同时还裁定中国输美的此类产品接受了14.78%至15.97%不等的补贴。当年11月7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也作出同样终裁。随后美国商务部发布命令,决定自2012年12月7日起对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征收双反关税,预计为期五年。
但与美国“双反”相比,欧盟此次的反倾销案波及面更广,涉案金额更大,给中国光伏产业带来的挑战更为严峻。根据欧盟的统计,2011年中国向欧盟出口了总价值210亿欧元的光伏太阳能组件,占中国光伏制造业总产量的70%,且欧盟的进口规模是美国市场的10倍。国内光伏行业认为,如果欧盟开征与美国相同税率的反倾销税,对中国的光伏企业来说不仅仅是雪上加霜,而是致命一击。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整个光伏产业在全球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产业链条,应该说在光伏领域,欧盟与中国是共生共享的关系,欧盟以技术研发、原材料和设备制造等见长;而中国以规模、制造为优势,生产大多集中在产业链后端。
国内企业认为,“欧盟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只有中国企业提供的组件产品价格最低,如果对中国企业实施‘双反’,欧盟在该领域的支出必然要增加。现在世界上找不到可替代中国企业的国家。”
据不完全统计,欧盟目前与太阳能产业相关的工作岗位有28万—30万,其中大部分岗位直接或间接来自于中国企业。中国和欧盟之间在光伏领域其实是利益共同体,对中国实施反倾销调查对欧洲没有任何好处。
缘何欧美纷纷祭起贸易保护主义大旗,岂不是搬起“双反”的石头砸自己的脚?有一种国内声音就坚持认为,应当警惕欧美资本抄底中国光伏企业。即,欧美资本想借机把中国光伏行业打成哀鸿遍野,继而对光伏行业的优势资产进行廉价收购,从而振兴欧美的光伏产业,让自己的厂商占据自己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