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接受采访,除非你是海盐领导带过来的,否则我不接受。 ”当记者拿出证件道明来意时,公司管理处一位经理如是拒绝,从胸牌上看,她姓王。随后,这位王姓经理一路目送记者离开,而记者还未回到门卫室,保安就迎上前来吐苦水,称他“挨批了”、“被骂惨了”。
现场所有细节似乎都指出:目前这还是一座没有工人入驻的“空厂”。厂门外张贴着的一张上书“公司由钱江生化控股”的招聘启事也可看出端倪,从内容看,公司需聘多晶铸锭操作工5名、硅准工10名、坩埚工和洗料工各8名、品管员和仓管员各5名、保安2名。
记者暗访了同样位于这一海盐大桥开发区光电产业园的其它几家工厂,注意到大多门庭冷落,其中一家新建厂房还高高挂起招租广告。但若与周边已经开工的工厂相比,已经足见钱江明士达的空寂寥落。
在一家名为“金州聚合”的PU皮革制造厂门口,记者注意到醒目位置竖立着“货车请走南门”的标牌,一辆蓝色大卡正泊于厂内装卸着货品,一栋淡褐色建筑阳台上挂满晾晒的衣物,目测是员工宿舍。
“海盐地方很小,外来务工者有些是住在镇上,一般就是每天骑电瓶车往返,大一点的厂就会修造宿舍,会有很多生活用品挂出来,所以一眼就能看出工厂现在有没有开工。 ”公司一位老员工对记者说。
上市公司亿元投资打水漂
根据2010年9月公告,组建钱江明士达光电时,钱江生化是以自有资金出资40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0%,为第一大股东。
“2010年下半年时,国内光伏产业问题还未集中爆发,甚至有过一波“小阳春”,当时钱江生化主营农药受到海宁地方政府的政策影响开始收缩,而浙江制造业兴起外行追捧太阳能的风潮,国资背景的钱江生化也在这个时候片面研判了市场。 ”一位熟悉钱江生化情况的知情人告诉记者。
据他介绍,最初整个5000万片太阳能级硅片的投资项目基地是选址经编园区,1亿元注册资本只是用于首期工程,“原先规划5个月就能完成一期工程,二期工程打算增资扩股,建设周期是8个月,也就是最快一年多时间内就能投产。 ”
记者注意到,在“必将为公司带来较高的投资回报”的美好预期下,钱江生化一个月后就宣布为光电公司提供高额担保。据记者了解,明士达光电向兴业银行海宁支行申请贷款,钱江生化为其提供自2010年11月15日至2012年11月14日借款余额不超过7000万元连带责任的担保。
“虽然持股40%,但明士达光电的法人代表就是钱江生化的董事长,董事会的7名成员中钱江生化占4席,光电公司是中港合资身份,按照规定,中外合资企业要召开合法董事会,必须有半数以上董事到席,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钱江生化都是它的实际控制人。 ”钱江生化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