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除了西藏以外,我国其他地区的标杆上网电价实行统一的1元钱,因此光伏开发商都集中在光照资源好、盈利空间大的青海、甘肃等地区。有资料显示,我国并网的光伏发电中,将近2/3都集中在青海、宁夏和甘肃。这些地区本身已经存在风电弃风痼疾,一旦再继续大规模上马光伏发电项目,“弃光”也将在所难免。而阶梯式的上网电价可以让区域间的盈利潜力相对均衡,从而引导光伏电站向Ⅱ、Ⅲ类资源区转移,有利于科学能源规划。
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自发自用
自2012年国家能源局发布《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开始,许多人就对分布式光伏发电蠢蠢欲动。不过,此次《意见稿》中0.35元/千瓦时的电价补贴显然会打击到他们的积极性。
“其实,政策的意图很明显,更加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在工商用电单位的自发自用。”这一点,孟宪淦和刘纯达成了共识。由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频繁的大容量接入电网,会对现有的电网安全运行造成冲击,也会导致分布式光伏电站附近的电力用户用电可靠性下降,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得到了类似的教训。因此,出于对电网的安全性考虑,目前政策更鼓励工商用电单位的分布式光伏发电。
更为重要的是,与居民用电相比,商业用电价格更高,有些地区电价甚至超过了1元,在自发自用的前提下,再加上每度电补贴的0.35元,利润空间不容小觑。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意见稿》,自发自用电量补贴0.35元/千瓦时,余电上网电量则执行当地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
因此,把握好光伏装机的度非常重要。刘纯表示:“如果装机容量和用电负荷相匹配,是非常划算的。但如果装机量超过自身负荷,用不了的上网,则是亏本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