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使得Hemlock具备较强的抗风险与抗压能力,国外其他多晶硅巨头如REC、Wacker等都是如此,这些厂家大多之前在半导体行业根基稳固,即便眼下太阳能多晶硅营运吃紧但其半导体业的营收也可做为补充,另外前几年多晶硅暴利时代已经为他们积累了足以抗衡压力的实力与规模,相比中国多晶企业而言,优势不言而喻。
国内多晶硅企业延续了中国整个基础化工产业的风格,布局不合理、上下游无法合理配套,产业链难以有效延伸和规划,技术更新跟不上从而造成产品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不少多晶硅工厂浪费现象极为严重。当市场跨步向前价格层层下降时,企业的抗风险与竞争能力大打折扣,企业产品价格跟不上市场平均售价,许多企业不得不停产甚至处在即将被淘汰的边缘。除了产业链的布局、上下游配套以及低价冲击,无情的工艺技术更新也是致命的,这是获得低成本的必要条件。保利协鑫获得市场地位的一大保障就在于他的成本控制,能在价格上与海外厂商比拼,这又得益其多晶硅的制备技术。目前国际上制备高纯多晶硅的主要方法仍然以“改良西门子法-三氯氢硅氢还原法”(约占全球总产量的90%)和硅烷热分解法(占总量的约10%)为主。掌握技术掌握市场,无法实现技改的多晶硅厂商苦苦支撑,也正是因为无法做到循环而导致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曾一度让中国媒体围追堵截,也让中国的多晶硅生产诟病重重,中国多晶硅企业正经历一个进退维谷的“鸡肋”时代。
起死回“升”的可能性
在这样一个人人自危、担心破产的光伏产业恐怖时期,即便是界内佼佼者之一的保利协鑫也感到颇为焦虑,虽然2012年上半年该公司多晶硅和硅片出货量出现增长,但价格同比下降60%多,相比去年同期盈利35.5亿港元的荣光,此次亏损3.3亿港元,这是协鑫进入多晶硅领域以来的首次亏损。中国的多晶硅厂商开始寻求政府的支持,他们首先就来自海外的多晶硅产品向中国商务部提出申请,要求对原产自美国和韩国的太阳能级多晶硅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这些企业当中包括与国外多晶硅厂商竞争正酣的保利协鑫子公司江苏中能硅业、受到很大冲击影响的赛维LDK、洛阳中硅以及大全新能源等。
“2012年1-9月中国多晶硅进口量同比上升36%,而国内多晶硅企业90%以上处于停产,相当于牺牲了中国的多晶硅产业来维持对国外多晶硅的进口。”通威集团董事长刘汉元认为欧美对中国多晶硅的倾销同样非常严重。在接到他们的书面申请后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开始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产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并于7月20日立案。2012年11月1日中国商务部发布第70号和第71号公告,开始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并将该调查与2012年7月20日商务部已发起的调查进行合并,初裁结果预计于2013年第一季度出来,届时进入中国的进口多晶硅将征收新的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