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似乎从来没有听到过施正荣的歉意,看到的只是创始团队的相继离开,职业经理人的频繁更换。两年多的时间,上市公司换了三任CFO,出面为公司释疑的公关负责人、发言人同样更换频繁。
对于长期以来的质疑声,施正荣称之为“背负庞大使命遭到的误解”。他常常在危机的时候沉默,在表态的时候词不达意。“他们(外界)忽略了企业成长,就是不断出现问题并改进的过程,他们可以用一种更加宽容和建设性的方式来讲这些话,而不是仅仅认为都是个人的错,没把企业经营好。”
重大危机出现,面对质疑,他更愿意表达外界的“不宽容”,认为他们“总能从财报中找到那些令人不安的数字”,强调行业的困境。他似乎忘了,同一时期,那些他的同业们也遭受同样的市场困境和经营压力。
事实上,那些来自财报、经营策略和团队的风险指责,甚至破产的传言,此后都逐一兑现,并深化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尚德成为了规模最大,却成本最高的企业。
他个人为此付出的代价是,被董事会强行罢免。3月15日,尚德电力发生5.41亿美元可转债的实质性违约。该违约事件还导致尚德对包括国际金融公司和一些国内银行在内的其他债权人的交叉违约,或将招致针对于此的法律诉讼。
曾经风光无限的尚德电力,市值由48.22亿美元跌至1.48亿美元。
他曾经描述过理想的团队:“具备高水准和大视野,又能认可尚德,容忍尚德在快速成长过程中的无序状态,将尚德视作自己的平台。”然而,他又习惯事必躬亲,爱用空降兵,忽略内部人员的培养。“归根结底,还是经营者的问题,经营问题没法赖政府,错误的决策不是政府强制命令的,而是来自企业一把手”,上述接近政府的人士指出,毕竟,如阿特斯、天合、英利等其他尚德的同业还在坚守,并在尚德的错误中,迎头赶上。“施有些个人英雄主义,有些事本来是应该由团队来完成的。”该人士认为,未来,即便国联重组尚德,施正荣本人回归的可能性也不大。
前途未卜
“尚德创业初期,就曾获得国联的鼎力相助,无锡国联当时出资200万美金,成为尚德的大股东。”一位接近无锡国联集团的人士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