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中国银行业过去一味追求大客户的粗放发展模式应尽快转变。“垒大户”一直是银行业青睐的放贷方式,大型企业自然成为各商业银行竞相追逐的对象。无锡尚德也不例外,在企业早期发展的那几年,由于有来自各方面的风险资金,企业并不缺钱,一些银行要为之放贷甚至曾被拒之门外,但随着其高速扩张,负债经营成为不二选择,特别是在近几年光伏行业跌入低谷时期,其亏损额与负债资金同步累加。数据显示,2005年末,尚德电力银行贷款仅0.56亿美元,到2012年底已攀升至37亿美元,其中大型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较多。与无锡尚德如出一辙,江西赛维至2011年末的负债总额超过300亿元,众多金融机构深陷其中。可以说,这种信贷集中投放的方式,极容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对于经营风险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这种模式早已受到诟病,需要彻底转变。
其二,产能过剩行业所隐含的银行信贷风险,亟待规避与化解。在年初银监会布置银行业全年工作时曾强调,要高度关注产能过剩行业风险,并将其与平台贷款风险、房地产贷款风险、企业集群风险并列为需要重视的四大信用违约风险。光伏行业曾被各地方政府与企业高度追捧,但快速扩张的产能,加之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造成这一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其中一个指标是,太阳能组件的价格从2010年至今下跌了一半,这让曾受金融机构追逐的国内光伏产业陷入低谷。进一步看,去年以来,受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等多因素影响,船舶、钢贸、纺织等多个行业都出现类似情况,风险突出。这些风险在2012年的银行业财报中也有体现,结果就是制造业不良率攀升明显。
无锡尚德破产重整的事件才刚刚开始,各种应吸取的教训在相继总结,在看到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之外,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应重视风险的防范与发展模式的转变。自去年至今,中国商业银行业不良贷款的风险一直是国内外热议的话题。在曾爆发“民间借贷危机”的温州,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双双大幅上升,已经增加了不少人的担忧,此次无锡尚德事件,无疑再次敲响了商业银行不良率会否攀升的风险警钟。高度重视各种潜在风险向银行体系传递,已经刻不容缓。与此同时,对产能过剩行业的发展,要坚持有保有压,充分发挥信贷杠杆的引导作用,实现各行业更有质量和效益发展,以此确保风险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