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无锡尚德破产重整,施正荣痛定思痛,认为“对光伏产业的前景估计过于乐观”,面对海外市场的突发性政策变化,中国企业抵抗乏力。
业界与专家认为,无锡尚德破产重整尽管有自身决策失误的原因,但也折射出我国光伏产业在内的多个新兴产业,在发展中暴露出来的各种弊端。
“市场长期在外”,扩内需才能自主可控
据了解,无锡尚德自成立之初就是一家高度依赖海外市场的公司。2002年第一条生产线投产至2011年的10年中,无锡尚德的光伏组件90%以上出口海外。尽管尚德是全球市场多元化最成功的企业,但至2010年底对欧美市场的依赖仍高达约70%。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介绍,“市场在外”是我国光伏产业长期存在的最大“软肋”。
“2011年11月以来,美国、欧洲先后对我国的光伏产品提起“双反”,这导致我国光伏产业的海外市场受到大幅压缩,供求失衡快速恶化。正是在这一大势的裹挟下,包括无锡尚德在内的所有光伏龙头企业亏损不断加剧。”王勃华说。
“欧美“双反”这一突然间的政策变化,在短期内使得欧美市场风云骤变。中国企业措手不及,无法在短期内调整到位。”作为光伏产业四大龙头企业之一的常州天合公司董事长高纪凡认为,扩大内需是中国光伏产业的当务之急,否则如无锡尚德般的龙头企业一旦出现倒闭潮,将动摇我国光伏产业的根基。
“引导扶植期”,国家战略怎样“保驾护航”?
“因发电成本较高,光伏产业至今处于“引导扶植期”依赖政府补贴,才能具有应用市场。这决定了光伏产业不仅是各国之间的企业竞争,更是国家战略的竞争。”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说,“无锡尚德破产重整反映出我国发展光伏产业的国家战略还有很多薄弱之处,释放出整个产业滑向失利的危险信号。”
王骏介绍,光伏产业本身就是欧盟的德国、西班牙为发展清洁能源,以政府补贴人为催生的产业。这些国家具有清晰的光伏战略以高额的财政补贴来吸引大量投资者,再逐年下调补贴力度,鼓励光伏产业各个环节的生产商降低成本,最终使光伏发电成本接近于传统能源。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