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2年底,尚德电力的年产能达2.4吉瓦,在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拥有多家分公司和研发机构,在国内有多家生产基地,曾击败过欧美主要竞争对手。
决策失误频频
然而,从去年开始,由于全球光伏产品价格暴跌,行业内企业呈现全面亏损的局面,再加上本身的战略失误,尚德从2012年第一季度开始连续亏损。截至目前,尚德负债超过200亿元人民币。而业内人士指出,无锡尚德拥有良好技术、品牌,导致其一步步走向破产重整的原因,除了行业恶性价格战、国外贸易战升级、金融危机之外,也与自身决策频繁失误有关。
2006年,面对多晶硅价格暴涨,尚德电力与美国MEMC签订了固定价格的多晶硅十年期长单。根据该长单合同,尚德电力可以80美元/公斤采购多晶硅,当时市场的多晶硅零售价超过150美元/公斤。然而,进入2008年10月后,多晶硅价格暴跌,到2011年底仅为35美元/公斤。尚德电力不得不终止长单合同,并为此向MEMC公司赔付2.12亿美元。
尚德电力还试图开发非晶硅薄膜电池,并在2007年投入3亿美元建生产线,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晶硅和晶硅电池价格的急剧下跌,使该项目毫无竞争力,不得不停产。
而光伏企业的生存环境急转直下,更让无锡尚德雪上加霜。统计显示,太阳能组件的价格已经从2010年1.4美元/瓦,下跌到了目前的70美分/瓦,行业利润率逼近为零。尽管尚德电力近年来销售量并未减少,但亏损额与负债不断累加。2005年末,尚德电力银行贷款仅0.56亿美元,到2012年底已攀升至37亿美元。
今年3月15日,尚德有一笔高达5.41亿美元的可转债到期,成为压垮尚德的最后一根稻草。3月18日,尚德电力公告称,尚德已经收到3%可转债托管人的通知,5.14亿美元的可转债构成违约。
于是两天之后,无锡尚德重组方案出台。
折射中国光伏行业困境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特别是欧美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导致中国迅速发展起来并严重过剩的光伏产能失去最主要的国际市场,中国光伏行业由此受到沉重打击。
随着光伏产业在2011年下半年步入寒冬,国内光伏厂商面临关闭潮,尚德电力也进入了多事之秋也就成为了这场危机中最大块头的裸泳者。
据媒体报道,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产能、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却有90%以上产品依靠出口。产品生产在国内、光伏应用在国外,这样的市场倒挂导致光伏产业严重受制于人。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