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9月份发起对中国光伏电池反倾销调查,到今年3月份发起对中国光伏玻璃反倾销调查,再到宣布从3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进行强制进口登记,短短几个月内,受欧洲当地部分光伏企业、协会怂恿及贸易保护主义作祟,欧盟委员会已接连几次对中国光伏企业开刀。
作为回应,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日前表示,“中方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希望欧方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有关问题”。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也指出,“希望欧洲的政治家、企业家眼光看得更远一点,看到光伏未来的发展,我们应该携手渡过难关,去开拓更大的市场”。
置身于“四面楚歌”的国际环境,中国光伏业能够做的也只有分出“危机”的轻重缓急,在积极抗辩的同时寻找出路,将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
3月8日,中国机电商会率领天合能源、英利、无锡尚德、晶澳等9家光伏企业,赴欧洲参加光伏产业听证会。机电商会和9家企业将对欧盟提出的产业损害问题进行积极抗辩。“我们正在和企业一起整理抗辩材料,届时企业也要发言。在听证会上,我们将从产业损害、因果关系以及共同体利益等角度进行抗辩。”中国机电商会法律部主任陈惠清表示。
对此,英利法务总监樊振华向记者表示,“此次反倾销调查的最终结果能否扭转,还要看政府层面的协调、游说以及双方企业、协会层面的准备等等,现在还很难做出预测”。同时,英利相关工作人员也向记者介绍,“近两日,已有欧盟官员来公司调查”。
追溯或引发出口大幅下降
就目前来看,发起于去年9月的中国光伏电池反倾销调查,将于今年6月看到初裁结果,最迟12月左右看到终裁结果。今年3月4日发起的中国光伏玻璃反倾销调查,还需经历大约15个月的调查期。
相比之下,中国光伏业最为紧迫且棘手的事件,当属欧盟委员会于3月6日启动的中国光伏产品强制进口登记。之所以说“强制进口登记”最为棘手,缘于其可能引发欧洲光伏进口商恐慌性拒绝中国光伏产品。
此外,“强制进口登记是面对所有光伏产品的,较原先仅针对中国光伏电池、玻璃的范围扩大了。有了强制登记日,欧盟便建立了对进口中国光伏产品的追溯期(强制登记日到终裁日),一旦欧盟于终裁时提出追溯,则中国光伏产品还需补缴追溯期的惩罚税。”一位不愿具名的业界人士向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