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关于“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登记”的一纸声明再次震动了中国光伏产业,尽管欧盟方面有官员声明此举与双反调查无关,但登记的结果肯定会有助于其未来作出和执行双反决策。根据欧共体/欧盟数10年来在国际贸易界赢得的“欧洲堡垒”名头,根据欧盟企业与政府诿过他人“不正当竞争”而逃避自身努力调整的一贯倾向,根据欧盟不合理的对华反倾销制度,这回对华光伏双反调查居然以美国光伏产品成本和价格为基准衡量我国产品有无“倾销”,欧盟最终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双反是大概率事件。面对欧盟双反威胁,我们的以牙还牙措施是一种不可排除的选择,因为这样做有助于通过让对方付出一定代价而威慑企图未来对我们实施保护主义措施的人。然而,单纯依靠贸易报复措施并不能直接帮助国内光伏产业走出困境,毕竟欧盟一直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也因为本土光伏产品的价格已经决定了国内市场基本上是国货的天下,欧盟产品进不来也扩大不了国货已经很高的市场份额。既然如此,中国光伏产业如之奈何?
当务之急当然是在保证货款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生产和出口步伐,尽可能赶在欧盟双反措施之前把出口订单生米煮成熟饭,我们的港口和海关也需要为此多多配合。事实上,去年9月份欧盟宣布对华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后,近几个月来我国光伏企业出口订单和出口速度已经明显加快,以至于产业寒冬中出现了小阳春气象。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以下措施多管齐下:
首要任务无疑是启动和扩大国内市场,帮助国内产业度过产业寒冬。中国光伏产业自形成之日就是高度出口导向的,2010年之前98%的光伏组件产品出口欧美市场,2011年这项比例仍然高达90%,而美欧又是最主要的出口市场。在美欧相继对中国光伏产业祭出“双反”武器时,启动内需成为我们的必由之路,中国国内市场规模广大、这个行业国产品价格大幅度暴跌又给国内市场需求上升创造了条件。既然2011年中国占全球实际GDP份额已达14.3%,与整个欧元区相等,而目前欧盟光伏市场为20GW,那么中国“十二五”计划制定的22GW-25GW目标就并非虚无缥缈、无从落实,而是很有可能实现的。只要成功启动国内市场,美欧的“双反”就不可能打垮、消灭中国光伏产业这个竞争对手。
其次是开辟欧美之外的出口市场,而新兴市场光伏产品需求的增长为这项策略创造了实施条件。知名光伏市场研究机构NPD Solarbuzz的数据就显示,在第四季5.3GW需求的拉动下,2012下半年亚太地区光伏产品需求预计比上年猛增80%;2013年亚太地区光伏市场需求有望增长至13.5GW,比2012年增长50%。
第三项策略是走出去,在欧美和其他国家市场直接投资建设光伏电站,带动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在这方面,一些企业已经开创了比较成功的榜样,江苏聚能硅业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聚能硅业”)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
该公司在欧洲市场上本来属于后来者,只赶上了行业好时光的尾巴。在他们设立比利时办公室、打入欧洲市场的2010年,欧盟各国开始逐步取消对光伏产品的补贴政策;市场饱和和补贴取消的压力驱使中国光伏企业在欧洲市场上展开了毁灭性的价格战,光伏板价格由原来的2欧元/瓦特高峰跌落至0.5欧元/瓦特以下,原来的订单销售模式也变成了现货销售。在这样的压力下,聚能硅业没有盲目一头扎进这种自相残杀的价格战,而是独辟蹊径,在德国、意大利、希腊等国投资建设了多个太阳能小型电站,如此一举四得:一是电站采用自己公司的光伏板,从而带动了本公司光伏产品出口,甚至还需要从其他同行那里采购,即使是已经运营的电站,也需要新光伏板用于维护。二是电站可以为公司带来长期持续的现金流和利润。如聚能硅业意大利撒丁岛光伏电站一期34兆瓦项目是欧洲最大温室大棚屋顶太阳能电站,年发电量约5000万千瓦时,2011年12月开工,2012年4月底就建成,6月25日同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签订长期供电合同,27日便成功并网发电,有效缓解了意大利撒丁岛奥利斯塔诺省的电力缺口,颇受当地居民和政府欢迎。在希腊,聚能硅业在建的115.9兆瓦光伏太阳能电站可望于2013年7月底前完工,运营后年发电量可达1.8亿千瓦时,产值6500万欧元,将成为中国企业在希腊最大直接投资项目之一。三是由于电站填补了当地电力缺口,可以享受东道国政府补贴,从而降低了投资风险。四是温室大棚屋顶太阳能电站同时从事大棚农业,蔬菜就地销售,又给公司增加了一笔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