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企业还有进入大型企业序列的最后机会
红炜:我看到的中国大型光伏企业,相对中小企业具有两方面无可比拟的优势:第一,由于早期是在国际市场打拼,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有着国际化的治理结构和经营团队,它的基因要优于其他中小企业,它的规模成本、品牌影响和已有的资本积累优势也要优于其他中小企业,与之而来的修错能力、持续消耗能力都应当强于其他中小企业;第二,光伏产业是一个非完全市场化的产业,光伏企业的生存、发展与国家扶持的导向性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当前严重缺少流动资金的环境中,我们明确感受到国家对大型光伏企业扶持的倾向性,大家都知道国开行的“六大六小”便是一个佐证。在现实市场中我所看到的大型企业的设备利用率是高于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的。
于彦坚:政府扶持的作用无疑是重要的。但是别忘了,虽然是非完全市场化产业,但它首先是一种经济行为,是经济行为就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任何一个产品如果长期靠政府扶持,早晚要出大事。我特别注意到去年底国家领导人的态度:马凯在考察光伏企业的时候特别强调要关注大型企业,温家宝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则强调要用市场化的手段帮助光伏产业。如果国家真正实行这种既帮助又市场化的做法,我看在这一轮产业整合中,会有两、三家大型企业是过不去的。因为政府支持是外在因素,企业管理才是内在因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生变化。就说这次产业整合,同样是大型企业,有的企业抗风险能力强,有的就非常差,差在哪儿了?差在管理,特别是差在决策。试想这样上百亿甚至几百亿投资的大型企业如果管理跟不上,政府帮得越多,企业损失越大,越发不可收拾。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的光伏企业无论大小,都是因全球光伏产业大发展而生,都还没经过当前这样残酷的市场选择,管理水平只代表过去供不应求市场条件的标准,不代表当前严重供过于求市场条件下的标准,结果很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