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一线光伏大厂在西部扩产显然已不大可能。晶澳太阳能控股有限公司和青海共和县的蓓翔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合资建设了一座组件工厂,晶澳占股80%。据财新记者了解,晶澳是将半成品从其他工厂运到共和县,在那里只进行简单的边框、接线盒安装等工序。
甘肃也要求光伏产业园区配套制造企业,并优先考虑能带来制造业的电站审批,而落地的制造企业也会要求拿到一些电站项目配套,或由当地政府帮助销售其产品。
2012年7月,温州市市光电产业促进会和甘肃酒泉市签署了一项200MW的光伏电站合作项目。甘肃当地政府希望这些温州企业能把部分产能迁到当地,有已经西迁的,也有拒绝的。
“一些小厂求生存,西部省份给优惠,成本低,如果能绑定一些项目,也可能就活了。”前述青海电站开发人士认为。不过,也有另一种可能是,光伏电站开发成为国企的天下,地方政府难以要求他们在当地采购设备。
数位接受财新记者采访的光伏行业人士都认为,西部地区地方政府以资源换取制造业落地的想法无可厚非,但实际进展并不顺利。
路条向国企倾斜
路条是西部光伏电站的关键词之一。随着大量投资者涌入和并网消纳问题的日渐突出,地方政府的路条发放越收越紧,投资者也越来越谨慎。
2012年的冬天,不少西部光伏电站冒着严寒和施工质量受影响的风险,在赶施工进度。一企业称,要赶在核准文件规定的并网时间点之前完成,但下半年的项目核准时间普遍较晚,工期就变得紧张起来。
现在,敢拿了路条就未核准先建的企业越来越少,因为有拿不到核准,无法并网的风险。青海省把2013年的光伏电站项目新增装机目标定在1.5GW,其中大型地面电站1GW,路条的发放也基本据此进行。前述青海电站投资者介绍,大型国企能够得到一定额度,在额度内建设的电站一般也都能得到核准,而其他企业的核准风险就要大一些。
天华阳光董事长苏维利在去年年末曾告诉财新记者,2012年青海的路条给了72家企业,2013年将明确进行较大规模的缩减。“大型地面电站会出现集约化,不会所有的玩家都让玩儿了,政府也会增加准入门槛。”终端的路条可能今后会更多的向发电企业倾斜,这是中材集团一位从事光伏业务人士的判断。
国企已是西部电站开发的主体,有说法称占比超过60%。在2012年青海的1GW路条中,国电电力、国电龙源、中节能、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大唐等国企都有数十兆瓦甚至更多的份额。
一位公司总部位于上海的光伏电站开发人士告诉财新记者,现在拿到路条的主要是国企和在当地有些能力的企业,后者会把部分路条再倒手。在转让路条的价格方面,未拿到核准的路条,每瓦价格从几分到一毛钱;而核准条件较好的,能到每瓦五六毛钱。前一类项目的装机规模通常比后者大,因此后者对开发者来说更加实惠。他亦认为,国有企业先天更适合进行大型地面电站建设——投资规模大,有时对投资回报并不十分在意。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