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尔市的目光还投向了设备制造,“全链构造,业态集成”是其发展方向。名为“阿拉尔台州光伏新材料园区”(浙江台州对口援建阿拉尔)的三号工业园区以光伏设备生产为主。“有一家叫哥兰德的企业,你们听说过吗?”刘明在并网仪式上问在场记者,记者们面面相觑,不知所然。根据阿拉尔市官方资料,新疆哥兰德新能源有限公司总投资6.8亿元,占地面积800亩,从事石英玻璃制品、多晶硅提纯真空设备以及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等生产销售。在建设过程中,哥兰德曾向农一师党委申请拨付厂房建设资金2000万元。刘明也承认,由于2012年光伏行业整体情况不好,哥兰德的生产销售情况不尽如人意,不过2013年还会有两家民营组件生产企业落户园区。
据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落户光伏企业已有六家,计划投资183亿元,建设2600MW太阳能电池组件、350MW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750万片LED蓝宝石晶片生产项目。
两个光伏产业园是阿拉尔城市发展梦想的重要部分,但光伏电站目前的投资收益率不过个位数,且快速发展容易带来并网消纳的压力,小型组件企业能够实现多少有效产能,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都要画上大大的问号。
阿拉尔市的光伏梦,以及当地众多拔地而起却空无一人的高楼,都令业界十分担忧。
西部政府的卖方市场
新疆是西部光伏热潮的后来者。近两年来,中国几乎所有的西部城市都建立了以电站项目为主的光伏产业园,规模动辄上GW。不过,青海等地在经过数年的光伏大跃进之后,现在地方政府的心态和做法已经发生变化。
2011年的“9•30”是青海光伏电站爆发的起点。青海地方政府许诺向当年9月30日前并网的光伏电站提供1.15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补贴。一位在“9•30”之前就到青海的电站投资者向财新记者回忆,“当时项目随便拿,地免费给,只要不出问题政府就不管。”在他看来,光伏项目给西部地方政府带来了一个几乎没有成本的增长点,“政府只需要批条子盖章,荒地可以白给”。
但在电站开发商一拥而上之后,政府又变成了什么都管,提出100万元/MW的电站建设保证金、配套当地建厂等苛刻条件,“否则你爱干不干。这完全是个政府卖方市场。”上述青海电站投资人士说。
在青海的电站建设热潮中,有路条批完不建的,也有土地手续及环评不规范的,地方政府逐渐发现,光伏电站带来的税收和解决的就业人口,都相当有限。于是地方政府感到,需要引进制造企业,为地方带来更多的好处,同时能够增加当地用电负荷,促进新能源发电的本地消纳。从2012年上半年开始,青海省政府开始对组件的本地化提出要求,并推出了本地推荐产品目录。
有熟悉西部光伏电站的人士介绍,国企电站投资者一般不受采用本地设备的限制,但当地政府对有组件产能的企业提出希望在当地建厂,对没有制造业背景的企业则要求能够与当地的生产企业绑定,或将生产企业带到当地。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