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光伏企业对非洲市场看好的同时,非洲国家也向中国企业伸出了橄榄枝。
10月30日,乌干达政府代表团来到中国,向中国企业介绍该国在光伏领域的信心,成为了重要议题。
乌干达总统府特别助理卡巴维扎表示,乌干达对于光伏产业有相当大的优惠政策,比如投资进出口免税,政府还可以帮助企业提供土地等。同时,为光伏产品进军非洲创造条件,鼓励企业抱团出海,正在成为国家策略。“下一步在中国与非洲的南南合作项目中,将把光伏产品纳入到援助非洲的范畴。”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处长黄文航11月22日表示。
谨慎的选择
非洲市场看似广阔,一切皆有可能,但其中甘苦冷暖自知。
2011年凄风苦雨下,中国光伏产品出口达到了358亿美元,其中欧洲市场占据了57%的份额,与此相对,非洲市场不到1%。
以2010年英利集团赞助南非世界杯为契机,中国制造的光伏产品开始进入非洲视野,并逐渐建立了良好声誉,但一直扩展艰难。
早在中国光伏业如日中天的岁月里,就曾有建议中国光伏企业不要把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可以转战南美、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
相比欧美成熟的市场,非洲等新兴市场有其自身的特色。欧美属于成熟市场,其商业环境、交易环境都是可控的。但是对于成熟市场来说,所有规则都是既定的,只能在其范围内活动,而这些市场对中国光伏产品并不是毫无保留的欢迎。
非洲市场则没有这种障碍。市场门槛低、需求巨大、人力资源丰富、当地没有相关企业、不会出现反倾销问题都是非洲的独特优势。
不过对于多数中国企业来说,非洲还是一个与贫穷落后、战乱饥荒这些负面印象联系在一起的字眼。“英利曾经在非洲进行过尝试,效果并不理想,因为那里的安全问题、经济问题、政策都不明朗。”英利集团宣传部人士介绍。
事实上,直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在非洲最大的项目只是在肯尼亚的一个50兆瓦发电工程,其他则多数属于小打小闹,“更多的是在试探市场,没有成型的项目。”“非洲是有不少优势,但是不确定性太大,这样的市场不适合发展大规模投资,更适合中小企业的短平快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