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补门”三方各执一词
针对黄鸣的质疑,江苏质检院和日出东方都有自己的说法。南都记者亲赴江苏省质检院,有关负责人向南都记者表示,“我们官方机构是独立立场,也不会卷入企业的纷争,我们的检测、设备、地点都是跟国家报备的。”
此前,江苏质检院分别于10月17日和28日发出两个声明,在28日的《关于太阳能热水器产品检测情况的补充说明》(以下简称“《补充说明》”)中,其一改过去的口风。江苏质检院称,“关于型式检验报告上‘检测日期栏’中显示的检验时间问题,是报告编制人员错误地把能效报告的检验时间填在了型式检验报告‘检测日期栏’中”。并认为,“这批报告不符合相关规则中关于对‘第三方’的要求。”
对此,日出东方却不认同,其强调,江苏质检院在公司C N A S实验室现场考察后,作出了将部分产品在连云港检测的决定,其整个检测过程均由江苏质检院独立完成。日出东方还表示,“作为被检测方,不存在主观和客观故意的弄虚作假,有关本次检验报告中的问题,责任不在企业。”“江苏质检院因工作失误给公司造成的损失,我公司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这件事情对于行业的震动非常大。”第一批入围的山东另外一家太阳能企业有关负责人李经理如此表示,“我们第一批就入围了,都是按照国家的要求一步步走的,时间非常紧,对于日出东方的投标数量的确是意外。”
广东一家太阳能企业技术总监张立(化名)意见则更为明确,“我们认为绝对是造假,黄鸣之前手里没证据,日出东方公布了一份报告,就被找出了那么多证据。”张立最近也跟同行聊这个话题,“我们的看法就是没做(检测),买的报告。160份报告,这绝对不正常。”
黄鸣这次的“揭黑”某种意义上是很成功的,整个行业都在关注事态的进展。一位业内人士讲,“江苏质检院承认自己有一定错误,这不过是避重就轻,如果很认真去调查,就不仅仅是时间错了这些问题。”
日出东方副总经理刘伟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则强调,其很早就开始了检测工作,“我们做检测也不是为了惠民工程。国家规定的能效强制性标准自今年8月1日开始实施,没有检测报告,证明不了你的产品质量。8月1日后整个公司的生产线都要换成符合能效标准的产品。企业自己检测是一个方面,另外还要符合国家权威机构的检测,证明产品是一级还是二级的产品能效标准。要拿到市场,就必须有权威能效检测机构对产品能效标准进行认证,才能拿到市场上去用。这是我们做检测的背景。”刘伟说,别的公司也提前做。江苏好多公司提前送检,“你不能说我提前做了,就说我的成绩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