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除了SolarWorld美国分公司外还有另外6家制造商。美国商务部已经做出裁定,对所有来自中国的太阳能产品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美国政府将很快公布终裁。欧盟的调查将仅限于反倾销,并且还未被受理。
作为回应,中国已经威胁称要采取类似的反制措施。
一家独大
我们再来看看硬件方面的情况。今年,晶硅仍然是最强大的技术。高端单晶产品最高转换效率达到 22%,但制作成本过于昂贵,与多晶硅相比,盈利难度较大,而且后者一直占据着较高的市场份额。
晶硅支持者正受到供过于求的困扰,既有原材料也有成品。一些供应商已经申请破产。美国进口多晶硅价格如此之低,据说保利协鑫和大全新能源等中国供应商已经向商务部提起贸易诉讼请求,寻求对美国晶硅进口征税。
但是,多晶硅企业发起的诉讼请求遭到了国内太阳能制造商的强烈反对,这些企业只有依靠采购低价晶硅原材料才能获益。
这或许是中国劳动和生产低成本第一次未能保护其制造商免受金融痛楚,即使美国关税不能从实质上影响中国的市场势头。2012 年下半年中国国内市场大约有 5GW的需求量,这将大大缓解中国晶硅制造商在美国市场面临的压力。
另外,一级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要高于欧洲,表示中国制造商或许倾向于部分放弃美国市场,而在欧洲出售产品,这也加剧了这里的价格竞争。Renewable Analytics分析师 Dirk Morbitzer 表示:“目前光伏产业正在上演的是一场真实的大屠杀。市场保持明显的产能过剩,对价格形成下行压力。”
企业已经感受到了切身之痛。4月,德国光伏企业Q‐Cells申请破产,成为无情光伏市场的受害者。6月,德国 Schott Solar AG企业宣布,由于光伏市场状况发生“剧烈恶化” ,公司将停止所有晶硅产品生产。另外,大量欧美太阳能企业被迫申请破产,证实了太阳能行业正经历整合。
薄利
总体来说,与晶硅相比,薄膜电池具有较低的效率,生产成本也比较低。该技术是太阳能产业的后起之秀,但绝不是从今年才出现的。由于传统光伏组件价格暴跌,薄膜企业发现自身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不得不提升转换效率,降低制造成本,以保持竞争力。
7月4日,媒体报道通用电气(GE)已经暂停了被认为是美国最大碲化镉薄膜太阳能工厂的建设工作。2011年4月,通用电气收购Primestar Solar后宣布建设产能为400MW的薄膜工厂。现在该项目将被推迟至少18个月。
与此同时,去年位列全球前十、最大薄膜组件制造商的First Solar也在经历自己的困境。First Solar第一季度non‐GAAP亏损 4.49亿美元,合每股5.20美元。该公司还宣布成立新的管理团队,James Hughes任CEO,Raffi Garabedian任CTO。上月,First Solar表示将维持德国工厂的运营,但仅持续到年底。此后,该工厂将永久性关闭。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