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预测:"双反"成立是大概率事件
目前欧盟针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的"双反"调查,其结果仍很难预料,但笔者认为"双反"最终成立的概率较大,只不过征收惩罚性税率的高低程度难以预测。如果没有政治干预,则"双反"必定能够成型,因为有美国"双反"的前车之鉴,欧盟没有理由通过类似的调查程序而做出相反的调查结论。美国"双反"之时,中国一线企业做了大量工作,也提交了众多证实自身成本的材料,但结果都于事无补,此次"欧盟"双反如果说还有一线生机的话,那就是政府层面的公关以及德国作为欧元区重量级国家能否起到标杆作用。
8月底,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中德第二轮政府磋商结束后表示,中欧双方在解决光伏贸易问题上还有时间,最好是通过对话解决问题。9月17日,默克尔再次重申仍坚持通过政治对话解决中欧光伏贸易争端。尽管如此,向欧盟提出双反调查的企业组织ProSUN依然强硬,表示中国的倾销伤害了欧盟和德国光伏以及相关产业,解决问题的途径必须是法律手段。默克尔表态与欧盟贸易委员会和"双反"发起者的立场相左,那么德国能否左右欧盟委员会的裁决就成为了关键,笔者认为可能会产生影响但很难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欧盟具有发起贸易调查的权利,成员国无法干预,因此默克尔的表态对此案没有实际影响力,只能说期待德国总理能尽快说服欧盟相关人员,避免对华企业发起"双反"调查。
欧盟若果真作出肯定性裁决,则税率不会超过美国,因为中国光伏与欧盟的紧密程度远高于美国,故其不会做出令中国光伏产业一蹶不振的裁决,但对中国光伏企业来讲也会产生巨大震动,灭顶之灾虽谈不上,却迫使中国企业另谋出路,或转移产能,或拉高售价。所以笔者认为,"双反"过关概率较大,但征收税率的高低难以预料。
业界也有声音认为,事实上企业并不需要过度担心,欧盟此前也曾对中国数据卡等发起贸易调查大案,但最终都不了了之。此次欧盟立案和最后裁决还是两回事,立案的目的是希望中国在其他方面让步,比如说政府采购协议、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投资保护协定等。有专家表示,立案是欧盟根据法律必须启动的工作,对此政治家不能影响法律的实施,但不排除欧盟高层和中国高层内部协商,双方作出一些让步,最后不了了之的可能性。
"双反"终裁需要在15个月后才会有最终结果,面对风云变幻的光伏行业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目前的确很难对"双反"结果做出准确的预测,只能说企业多磨练内功,自身强硬才能抵御外部风险。
"双反"警示中国,光伏发展不能重蹈覆辙
1.中国很难避免"欧洲式"光伏发展困境
欧洲光伏大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都纷纷下调光伏补贴,造成市场需求疲软,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廉价的光伏产品失去欧洲和美国市场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事实上,中国正在遭受同样的困境,现阶段中国政府通过补贴刺激来延缓光伏行业的下滑步伐,一旦数量巨大的补贴有所减少甚至消耗殆尽,行业走入困境是必然的。从宏观来看,全球光伏产业走下坡路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各国政府通过补贴刺激创造了资本市场不能企及的巨大产能,但商业化的光伏电站成本过高,无法吸引私人资本投入并终止国家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