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政策造成产能过剩
欧盟决定启动调查程序的一个重要判断是,中国太阳能企业从政府那里获得了大量的政策优惠,才使得它们能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在欧洲销售产品。
2012年德国慕尼黑太阳能展览,1900家展商参展。一年一度的展会,如同太阳能企业的战场。中国企业的身影在最近几年展会上迅猛增长。(图片来源:路透社)
种种优惠中,首当其冲的是低息贷款。过去几年,中国的地方政府不计成本给予太阳能企低息甚至是无息贷款、免费提供土地、补贴电价。种种刺激手段是把双刃剑,中国太阳能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产能过剩、企业对政府过度依赖的问题。7月份爆出的江西赛维债务问题以及当地政府与该企业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便是一例。
由于中国太阳能产品在欧洲市场上的份额已经占到差不多60%,其产能过剩带来的价格下降直接威胁到生产成本偏高的欧洲企业。自去年底,德国太阳能行业就掀起了破产潮,而来自中国企业的竞争是重要原因。
来自中国的竞争是破产的诱因,德国人也从自身找原因。
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ISE的主任艾克-韦伯(Eicke Weber)对德国《商报》在线说,“中国太阳能组件低于生产成本是市场上巨大的产能过剩造成的结果”。他表示,这种现象在德国企业那里也能看到。
据统计,2011年,德国约230亿欧元的投资有65%流入太阳能行业,创下历史记录。作为新能源产业,太阳能企业在世界很多国家都受到政策扶持,德国也不例外,而滥用补贴的德国企业也不在少数。但在意识到政策造成的泡沫后,德国于今年年初决定削减太阳能行业补贴,主要依靠补贴生存的企业应声倒地。
德国政府一贯支持新能源企业的发展,但对无法适应竞争的德企,则让其优胜劣汰。德国前联邦环境部长诺贝特-霍特根(Norbert Roettgen)说,“太阳能行业必须有创新性地应对来自亚洲的低价竞争。谁要是不能适应,谁就是牺牲者 。”这话恐怕也适用于陷入价格困境的其他中国企业。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