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虽遭逢金融海啸,但2009下半年开始旋即复苏,再创2010年的另一波PV 2.0高潮。当时市场环境下,无论一线业者或是二、三线厂商雨露均沾,商机大好。全球太阳能总装置量从2008年的6GW,高速成长到2010年的15GW,短短3年内的成长超过一倍,导致市场对太阳能产业过度乐观预估,并引发全球上中游太阳能厂大举疯狂扩产,连最资本密集且向来保守的多晶矽厂,都加入扩产阵营,期以产能规模抢占未来市场大饼。
各大研调机构指出,从上游的多晶矽/晶圆(Wafer),到中游的电池制造(Cell)/模组(Module),各阶段的全球加总年产能约为50GW,而2011年全球太阳能系统装置量仅为26.5GW,明显跟不上业者的扩产速度。2011年太阳能产品陷入削价竞争的惨烈遭遇,正肇因于扩产竞赛引起的产能过剩。
PV 2.0的最大驱动因素即为投资报酬率(IRR),以优渥的IRR吸引资金投入。然而去年开始,即便多数太阳光电业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流血抢市,在前述的负面因素(FiT调降、供需失调、欧债危机等)作用下,仍无法让市场健全发展。根据EuPD Research观察,以IRR为驱动因子的PV 2.0产业模型,未来将持续衰退;加上今年欧洲多国政府的补贴政策将持续紧缩,势必冲击欧洲市场,使今年全球太阳能系统安装量可能较去年下修。在供过于求的景况下,汰弱换强的产业整合为大势所趋;具有未来性差异化的市场策略思维,是太阳能制造商的胜出关键,部分业者已着手不同的对应策略来因应变局。
回归基本思维能源业导向PV 3.0模式
新一波的PV产业型态,将以能源均化成本(Levelized Cost of Energy, LCOE)为导向,可称为PV 3.0。换言之,业者期盼从现行环境找出路,必须思考从出海口回溯与本业产生连结,也就是从终端市场的需求着手策略规画,在全球化竞争中寻求蓝海。
PV 3.0的核心思维是将太阳光电视为众多电力产生技术之一,而非需要政府资助的高价再生能源。以产生每度电所需成本(前述的LCOE)作为比较基准,太阳光电必须与石化能源发电、其他再生能源和核电等各项技术,做经济性地评比;因应尖峰时段的发电方式中,燃气方式的LCOE即高于太阳光电。太阳光电适切对应日间的用电尖峰时段可分散设置并就近使用,大幅降低建置输配电网路的成本,与核电相较,不具潜在核灾风险,没有核废料处理和核电厂除役等各项隐藏性成本。因此在PV 3.0的架构下,太阳光电回归能源业的思维,不仅止于环保诉求,在经济性上也必须追求LCOE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