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专家、媒体推波助澜
地方政府虽然存在问题,但业界专家和媒体夸大报道同样是“过剩”的催化剂。地方政府在制定光伏发展计划时一般会请业界专家进行研讨。专家们一般都会提出预警,但由于地方政府请这些专家时,往往已经下定决心发展光伏行业,这些专家只是锦上添花,所以专家们的态度往往并不坚决。同时以前媒体的造神运动把光伏行业夸耀成了不断创造财富神话的奇迹行业,也加速了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非专业人士对行业的误解。反观现在,大众媒体又在夸大光伏行业的危机,对于这些媒体来说,30万人面临失业,往往会被报道成30万人已经失业了。这点在2008年经济危机时得到最好的证明:不断有媒体危言耸听报道80%的光伏企业倒闭,但2009年底行业却又一次井喷式增长,于是媒体再次赋予光伏业一层金色的光环,很多光伏企业尤其是浙江企业就是那时决心进入行业,然后在2010底或2011年初投产,继而破产。
在看报道时,投资者和地方政府同样应该以分析客户的心态去分析媒体尤其是大众媒体的需求。“噱头”和“吸引眼球”让媒体很容易在某种程度上夸大其词。
五、全球经济陷入窘境,缺少增长点
中国股市发展这么多年,投资者仍然不够理性,运气成分占相当大的一部分。即使是专业人士,也很难将行业发展曲线和上市公司的股价对应得准。几年前除了房地产和光伏,很难见到有哪些行业快速增长,投资者手中的资金除了炒房,新能源似乎是最为一本万利的生意。另外也正由于经济不景气,大家对节能减排的热衷都转向了填饱肚子。
综上,投资者虽然对于过剩负一定责任,但对于现在的结果全部由其买单,显然是不合理的。
中国光伏:不能停止的马拉松
笔者采访阿特斯CEO瞿晓铧博士时,他用“马拉松”来形容自己在光伏行业的心态:长期、坚持。实际上,中国光伏行业想不跑马拉松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