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为何“过剩”
外界报道和一些光伏业内人士经常对光伏业的过剩深恶痛绝,认为资本过于贪婪,但逐利是商人的天性,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规律。如果将过剩原因都归结于此,肯定是不对的。当然,从长远角度看来,光伏行业发展还很不够,但就现在而言,光伏的过剩量达到了50%,而且电池、组件等企业的产品单一性也让其无法转型。2012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量30GW,产能却有60GW。那么,全球光伏产业尤其是中国光伏业为何过剩?
一、光伏并非必需品,市场很容易出现震荡。虽然市场规模一直增加,但增速却常常出乎业内企业预料。以尚德为例,在初创期,仅仅50MW的产能,到现在超过2000MW的规模,40倍的扩张只用了6年左右的时间。即使如此,2010年尚德、英利的组件仍然供不应求,光伏企业对于当时经济形势较为乐观,但2010年下半年,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光伏市场增速放缓,未能达到企业预期,导致产能过剩。
二、同质化竞争中的囚徒困境:规模就是一切。
2010年及以前大规模扩产的企业,很大一部分预料到市场会出现这种情况,但如果这些企业不继续扩产,充满未知因素的市场也有可能把它甩在后面。业内也不乏许多老牌企业最后沦落到二流甚至三流企业的境遇。
缺乏规模会失去成本优势、品牌效应和地方支持。因此光伏企业永远在不停“奔跑”。企业都瞄着未来市场去发展,但由于行业从无到有,缺乏根基,一点稍大的波折就经不起。
三、地方政府跟风
地方政府承担着招商引资和“黑转绿”、“重工业转高科技”等经济转型的任务,而新能源对地方政府来说是一箭双雕的举措。这本无可厚非,但由于地方政府往往缺乏专业知识和评判手段,对于招商引资的标准多为“投资额”、“年产值”等愿景。而企业也由于地方企业胃口越来越大,申报项目规模也不断扩大,从50MW到100MW,直到300MW以下都引不起兴趣。对于企业来说,有了规模,就能得到地方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