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在资本市场融资无果之际,太阳能光伏制造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沙漠,试图通过将电站卖给央企以促进产品销售,解决资金困境。图为青海格尔木新建的一光伏电站。最能找钱的人都走了。通常情况下,一家上市公司的首席财务官(CFO)离职总会引发外界一些猜测——此家公司运营状况可能出了问题,但如果一个行业半数以上的上市公司CFO不约而同离职呢?这个行业可能遇到了大麻烦。
过去6个月,11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太阳能公司CFO就走掉了4位,他们是尚德电力、晶澳太阳能、昱辉阳光和阿特斯太阳能。据了解,还有2家太阳能公司的CFO正在考虑辞职。让这些职业经理人决定另寻高就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太阳能光伏制造业奄奄一息的生存现状。
欧债危机让新能源泡沫加速破灭,而那些暂时存活下来的中国太阳能公司,及其背后的银行和地方政府,正趴在沙滩上苦苦挣扎。所有的支撑都指向了一个解决途径:找钱,维持运营。这个艰巨任务很大程度上成了CFO的头等大事:要在已经基本失去融资能力的资本市场找钱。
然而,CFO们的薪酬却与压力成反比。由于CFO们收入与公司的盈利增长和股市表现直接挂钩,在太阳能科技股几近“垃圾股”的情况下,CFO们的股权兑现希望渺茫,“知难而退”就显得顺理成章。CFO的离职潮,对急于找钱的太阳能公司来说,还只是坏消息之一。
美国退市,现在开始?
2011年12月14日,因股价在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太阳能科技股中国科技收到纳斯达克退市通知;12月21日,股价长期处于1美元上下的中电光伏为提振股价,宣布了三股并一股的并股计划,但股价再次应声大跌8.63%。不过,晶科能源的CFO张龙根还是决定留下来。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太阳能公司,2010年上市发行价为11美元,目前在6美元上下徘徊。相对于同行,已经很不错了。
摆在张龙根面前的美国资本市场已基本失去了融资能力——股价如此低迷,做股票增发显然不现实;主要光伏企业的负债率已高达70%,再继续发行债券的可能性也非常渺茫。更令人绝望的是,在中国概念股被集体打压,全球太阳能市场严重供过于求的环境下,短期内股价大幅回升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退市,从美国退市,重新回到市盈率更高的A股或港股上市,这被看做是这些曾以“在美国上市”为荣的光伏企业的最后选择。
据了解,包括尚德、英利、天合光能、晶澳太阳能等在内的主要光伏企业均已启动退市计划。然而,退市回购股票所需的大笔资金又成为新难题。在目前的市场下,能帮助他们完成退市的“金主”并不多。包括财大气粗的国家开发银行金融公司,包括中信产业基金、春华资本、建银国际等等。对于一些光伏企业能否找到金主成功退市,张龙根并不看好,“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