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介绍,中国电池组件企业所需的多晶硅,大量是从美国进口的,高的时候,80%-90%多的晶硅原料来源于进口。2010年接近55%-56%源于进口,2011年的进口也高达4万吨,其中,进口多晶硅中约一半来自于美国。此外,光伏电池板大部分高端材料及一些专用装备均来自于杜邦等美企。
正如业内人士所猜测的,美方的态度并非铁板一块。2011年12月26日,美国商务部的表态开始松动:“美国商务部将推迟对华太阳能电池(板)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时间至2月14日公布,原定时间为1月12日。”
欧盟跟风的可能性不大
佘海峰认为,“欧盟跟风的可能性不大。”他介绍,SolarWorld最早是在欧洲提出对中国企业实施“双反”申请,但欧盟各国对此意见不一致,才致使其去美国提出申请,因此在欧洲很快立案也很难。“SolarWorld是一家德国公司,它是在德国启动不了双反程序,所以才在美国启动。”除SolarWorld外,提出“双反”调查申请的其余六家企业均为匿名。
广东爱康太阳能科技公司董事长陈刚告诉记者,爱康2010年出口95%,2011年出口90%,目前的主要市场不在美国,其中欧盟占海外市场的60%。他的判断是美国“双反”的结果可能会是不了了之。即便成立,爱康也有很多动作可做,可以根据欧洲、美国的游戏规则进行调整,比如把组装转到东南亚去。
浙江环球光伏负责人也表示,欧洲跟风的可能性不大,意大利等几个主要的欧盟国家是把新能源摆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来发展和利用的,所以需求量比较大,不像美国新能源利用率是比较小的,所以需求相对也少。加上欧洲人力成本很高,还是需要将生产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来。
中国光伏企业的内部泡沫
2010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在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扶持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自此之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在600个城市中,有300个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100多个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但问题是,全球多晶硅产量20万吨,中国占近9万吨,却不掌握核心技术;产能巨大,国内市场总量却较低,严重依赖国际市场。
当前,全球光伏主要消费市场在欧洲,并以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为主,其中德国和意大利占据50%以上市场份额。而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量约占到全球的90%。欧债危机、德意等国光伏补贴持续下降导致的需求下滑,最终引爆了中国光伏企业的巨大泡沫。2007年以来,光伏行业的高收益与高增长,点燃了国内光伏厂商的投资热情。2008年、2009年、2010年光伏的市场需求增速分别高达20%、70%、110%,快速增长的市场使得投资蜂拥而至,2006年中国太阳能电池的产能还仅为1.6GW,到了2011年,根据超过300个光伏电池厂商的扩产计划统计分析,2011年和2012年的年度总产能将分别达到51GW和66GW。事实上,到2020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片的预期需求仅为50GW,如此推算,中国用5年的时间走完了原本应该15年才能走完的道路。
在欧洲等发达国家下调光伏产业补贴、行业景气度持续下滑的背景下,未来光伏发展重心将逐渐向亚太地区倾斜,尤其是中国国内市场继续超预期扩容值得期待。但是,短期内,市场及需求无法完全切换——4年后中国的光伏装机才能达到15GW,而2011年国内太阳能电池片的产量就有18GW。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