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企业抗辩美国“双反”
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的统计,从2006年到2010年,美国从中国内地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总额增长了将近6倍,所占进口太阳能板的比例也从16%增长到45%,2011年1~7月的进口额更达到14亿美元,已超过2010年全年的进口额。USITC称,中国内地企业低价倾销的手段让许多美国同业被迫降价或离开市场。
有一组数据能说明美方挥舞“双反”大棒的动机——2010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达13GW,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7.8%。全球光伏制造业的半壁江山被中国企业占据,让企图通过新能源发展振兴制造业和提高就业机会的美国感到紧张。
2011年11月8日,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组织下,14家中国光伏企业联合抗辩美国“双反”,并委托美国盛德律师事务所为代理应辩事宜。这14家光伏企业是无锡尚德、常州天合、韩华新能源、CSI阿特斯、英利、中盛光电、东营光伏、辉伦太阳能、晶澳、特变电工(600089)、昱辉阳光、欧贝黎新能源、日地太阳能、保利协鑫光伏。
在被美国SolarWorld公司申诉的70多家中国企业中,有广东企业。其中,东莞南玻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东莞南玻”)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只占全球市场的1%,但东莞南玻表示依然要参与应诉。南玻集团是国内知名的玻璃行业巨头,在东莞拥有多家公司,也是国内为数不多在太阳能光伏产业上具备一定垂直整合能力的公司。其在东莞有自己的太阳能玻璃厂,也有太阳能电池组件厂。
据记者了解,目前东莞南玻已经单独聘请律师准备应诉。律师将参与到应诉团中,以此希望在产业损害调查程序中以一个声音、一个步调进行联合抗辩,以提高中国企业的应诉成效。东莞南玻的蔡姓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正在积极应诉,不方便发表具体言论。
分析人士认为,无锡尚德、江西赛维成为美国商务部调查标的企业的可能性最大,其次就是英利集团、天合光能、阿特斯阳光等。
美国不能独善其身
如果“双反”成立,中国光伏企业出口美国的光伏产品或将面临49.88%-249.96%的重税。对此,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李俊峰表示,“根据中国企业现在的利润水平,只增加10%的关税,就会造成灭顶之灾”。
中盛光电总裁佘海峰认为:“中国企业最终被裁定倾销行为的可能性不大。光伏行业与其他行业不一样,很多企业都是国际化的上市公司,采购等各方面都是透明的。”
“目前只有少数几家美国企业在做电池和组件,大部分美国光伏企业的利益是跟中国企业的利益绑定在一起的。”佘海峰提供了一组数据:初步计算,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50多亿美元装备、原材料和基础的辅料。现在向美国出口的不超过20亿美元,光伏产业对中国而言是贸易逆差。数据显示,为生产光伏产品,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20多亿美元的多晶硅、EVA、浆料等原材料。2010年,中国生产企业从美国进口的设备及支付的技术转让费就不少于30亿美元。
能源专家委特邀专家、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所长沈辉教授称,“双反”的背景是美国国内有数个光伏企业破产、REC关闭电池厂、多个企业开工不足,订单急剧下降。
沈辉认为,“双反”就是一笔糊涂账。虽然世界上60%以上的光伏产品都是中国人制造,但重要设备和原材料都来自海外,中国只是在掌握技术的提前下,生产了高质量的产品出口。美国GT Solar公司是专门给中国企业提供生产多晶硅还原炉和切割硅片的设备,还有杜邦公司给中国企业提供了EVA等重要原材料,“如果要制裁中国,他们本身也会完蛋”。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