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峰值350万元/吨,到今年11月20万元~23万元/吨的均价,近330万元/吨的落差,不仅挤破了多晶硅行业存在的价格泡沫,更以仅为30万元~40万元/吨行业平均成本价一半的差价,挤出了多晶硅企业的“血泪”――中小型多晶硅企业不堪成本压力,纷纷停产关门。
价格狂泻成本倒挂
2003年德国光伏补贴政策的出台,极大推动了德国乃至欧洲太阳能光伏应用市场的发展,太阳能级多晶硅市场需求由此出现爆发性增长,价格飞速上涨。到了2008年,国际多晶硅价格更是一举达到350万元/吨。一时间,多晶硅行业成了万众瞩目的暴利行业,投资建厂、增资扩厂蜂拥而至,而中国也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为世界多晶硅生产大国之一。
之后,国内多晶硅行业曾经历了一次价格下跌。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多晶硅价格开始急速下滑,2008年~2009年跌落至40美元/千克,不足巅峰时期的1/10。不过好在进入2010年后,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下游光伏迅速升温,多晶硅在后期渐渐收回失地,价格逐步回升平稳,最高达到80万元/吨。
但令众多国内企业没想到的是,眼前的相对平稳并不是多晶硅价格下滑噩梦的结束,反而是新一轮暴跌噩梦的开始。
2011年3月,多晶硅价格短暂突破70万元/吨后一路跳水,仅3个月的时间,便每吨狂跌30万元至40万元/吨。之后曾经历过短期波折,但下行趋势未改,连续暴跌8个月。截至11月份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我国多晶硅主流价格已跌至20万元~23万元/吨。“这个价位已经跌破了国内多晶硅企业的生产成本。”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分析师对本报记者直言。据他透露,国内多晶硅企业平均生产成本为30万元~40万元/吨,远高于目前多晶硅的市场价格。“我们的生产成本约在30万元/吨,而市场售价只有20万元/吨,每生产一吨要亏近10万元。”四川乐山一家中型规模的多晶硅生产企业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验证了上述分析师的观点。
而造成国内多晶硅企业成本倒挂的触发因素,就是目前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