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考虑扶持龙头
在光伏产业一片哀鸿遍野声中,企业普遍寄望政策能够及时出手挽救市场于危难中。特别是近来美国针对中国光伏企业提出“双反”调查后,这种呼声变得越发强烈。
工信部下属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相关人士说,联盟已对众多企业提出的建议进行汇总,并及时提交给决策部门。该人士表示,以首批多晶硅准入企业名单为起点,政策上将给予入围名单的企业一定的政策扶持,而广大中小企业可能要继续承受大浪淘沙的洗礼。
此前,曾有建议提出,以这20家入围企业为整合平台,推动光伏产业链多晶硅环节上的并购整合进程。对此,上述人士表示,在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中,除了硅锭/硅片环节的企业情况稍好之外,多数多晶硅企业可能因为规模小、生产成本高而面临无法收购的问题,电池片和组件企业的售后服务问题也将阻碍该环节收购成本估算的顺利进行。在此现实下,众多大企业纷纷表示“与其兼并不如新建”。基于此,全国范围内推动多晶硅“大吃小”的兼并潮可能不太现实。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目前政策上比较一致的共识是,加大力度扶持龙头企业成长,以利用产业低迷期的良好机遇,加快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在具体的扶持方式方面,工信部拟考虑利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平台对企业予以扶持。而政策上即将付诸实施的另一项决策是,明年拟推行光伏产业链电池片及组件生产领域的市场准入条件。
据了解,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是为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而专设的基金项目,“十一五”期间,电子发展基金共投入财政资金34.71亿元,其中在太阳能光伏领域支持项目达26个。按照相关规划,“十二五”期间,该基金将加大对高转换率光伏多晶硅电池及高效低成本多晶硅提纯技术的支持力度。“对于多晶硅领域来说,政策支持的下一步重点是企业的冷氢化技术改造,以推进龙头企业在规模化基础上不断降低成本。”该人士表示。
有券商分析师表示,政策上“扶优劣汰”意图已然明了,其终极目的或许就是不久前披露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到2015年国内要形成10家左右万吨级多晶硅企业、12家左右吉瓦(百万千瓦)级太阳能电池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