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中国光伏行业现在已是哀鸿遍野,赛维LDK、无锡尚德等被破产传言所笼罩,但仍有一家制造商还在创造奇迹,这就是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3800.HK)。
这家协鑫集团的子公司,于2006年才涉足光伏业—就在前一年,彭小峰在江西新余开始构筑赛维LDK的光伏帝国,施正荣的无锡尚德已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但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保利协鑫却成功后来居上:其硅片产能已于去年年底超过赛维LDK,问鼎全球。多晶硅产能将在今年年底达到6.5万吨,超过Hemlock,即将成为新晋的全球多晶硅之王。截至11月25日,其市值达到329亿元(402港元),已将美国薄膜太阳能电池巨头First Solar(市值为36亿美元,约229亿元人民币)甩在身后,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太阳能制造商。
11月下旬,数家在美上市的光伏企业发布三季报,数字一片惨淡。国内四大光伏巨头英利、尚德、天合光能、赛维LDK四家企业共亏损2.9亿美元。据赛迪智库光伏产业研究所调查显示,我国半数以上的中小电池组件企业已经停产,30%大幅减产,10%至20%小幅减产或努力维持,并已开始不同程度裁员。保利协鑫呢?其上半年净利润仍达到35.5亿港元。
不仅如此,它还在大规模扩张中。其最新动向是,与富士康合作,在江苏盐城、山西大同共同建设多晶硅、电池、组件和下游光伏电站的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11月17日,还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共同宣布,计划在一两年内在山西大同合作建设规模达1GW的光伏电站—而目前整个中国光伏电站的容量还不到2GW。未经证实的传言是,它还有意收购下游电池组件商,跟天合光能、阿特斯都接触过。
一手缔造出这样一个光伏帝国的人是朱共山,现任保利协鑫董事局主席。朱生于1958年2月,江苏阜宁东沟人。早年靠销售电器起家,后投身到环保电力行业,1996年在太仓建设了第一个热电厂。之后的10年间,它的业务广泛涉及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风电发电等。现在,它的业务版图则包括环保能源、光伏、LED光电和地产等。
熟悉朱共山的人说,朱颇有谋略,且喜欢冲在第一线。凡协鑫较大的项目,朱都会亲自指挥作战。在长途火车上,朱电话不断,向一个个项目发出最新指示。现在,朱已购买了一架私人飞机,方便在路途中召开会议。
从某种程度上,朱的风格与富士康的创始人郭台铭相当近似。两人都极有“成吉思汗”气质:对制造极为擅长,以规模来削低成本;喜欢亲赴一线指挥作战;当他闯进任何一个新领域,都会让对手胆寒;且在某些方面不惜以铁血手腕进行整合。问题是,这能持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