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如何自救?
激烈争端的背后,是全球光伏产业陷入冰谷期,有着庞大产能的中国光伏制造业,也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
中国光伏业目前的处境,从近期的两则传言就能窥见一斑。继国内排名第二的光伏组件厂商江西赛维LDK国庆前后被传有可能申请破产保护之后,半个月前,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厂商无锡尚德电力也传出了“将会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尽管上述传言都被双方予以否认,但两大国内标杆企业先后陷入破产传闻,使得光伏行业风声鹤唳,足以让同业者感受到阵阵寒意。受下游装机量增长大幅放缓的拖累,现在中国的光伏制造业,出现了巨大的产能过剩。加上价格一路暴跌,产品库存严重,大部分光伏制造企业都面临亏损状态。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透露,中国今年的光伏组件总的产能将达到30GW,而全球今年装机量只有20GW。目前光伏组件的库存在10GW左右需要消化,中国的光伏企业有1/3在停产和半停产状态。
专家指出,只有大力挖掘国内市场,才能吸收消化快速增长的产能。其实,无论是提升技术水平降低成本,还是开拓国内市场,如果没有法规和政策的强力推动,太阳能光伏产业很难有较快的发展。
放眼国际,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成熟的国家,光伏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享受了政策扶持。像日本、美国及欧洲等国家,都有鼓励光伏发电上网的优惠政策。比如说,投资建一个太阳能发电设施之后,用户可以无条件接入电网,所发电量既可以自己用也可以高价卖给电网从而享受电价补贴。
相比之下,我国在政策扶持方面仍然存在空白。我国一直没有实施《上网电价法》,相关光伏项目的立项、补贴等审批也很严格,国内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在中国,想做一个发电项目需要国家批准,也就是通过发改委审核,至于电价多少也是依照项目来审定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政策标准。尽管我国在2006年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但由于这部法律中“上网电价”多为概念性、框架性的政策,因此到目前为止,电力部门还没有正式接受光伏发电上网,国内已经建成的示范项目也还是按照试验项目并网。
专家建议,具体政策可以参照国外成熟经验,如对符合条件的光电建筑应用予以补助,以部分弥补光电应用的初始投入;对光伏发电以优惠价格予以全额收购,对光伏电池生产企业予以税收和信贷上的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