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刘汉元一把扼住了产业链上游的咽喉,成为多晶硅行业最具话语权的实力派。
还不能停!还必须顺水推舟,上马多晶硅!这时国际多晶硅价格一路疯涨,五年左右价格涨了10倍,从2002年20万元左右一吨涨到了2006年的200万元一吨,国内无数企业正闻风抢入。如此红海,刘汉元有没有理由不做?他一天又一天反复研究多晶硅,越来越发现它对人类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几乎是唯一的出路,事业堪称'伟大'!"一向冷静的刘汉元,只有谈到多晶硅、新能源时才会有如此出位地激动。
他义无反顾地决定上马。唯一的风险是,国内乃至国际多晶硅产能肯定会很快饱和,疯涨的价格必定回落,届时无数企业会死去,而永祥多晶硅怎样才能在那时屹立不倒?"这就要把事情想透!"那怎么办?只有用尽量低的成本。
这一天,2006年12月16日,刘汉元见到了那个告诉他可以"将成本降低一半"的戴自忠。
现在,我们回到文章前面,永祥多晶硅一期1000吨分为200吨和800吨,戴自忠团队和739团队分头实施那一幕——
刘、戴之间的一份协议,一个并不确切的预期,这的确像一场赌局!
戴自忠的目标能否实现,尚不得而知。二人之间的协议背后,其实还有一个更大的布局,这个局摆在刘汉元和他进军的多晶硅产业之间,和他对赌的是整个多晶硅行业的其他企业,川投能源、乐山电力、岷江水电、天威保变……都是上市公司!谁能更快掌握降低成本的技术,谁就能赢得时间,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难怪上马以来刘汉元一直不敢稍停。
已无退路,速度越快越可能赢。否则永祥多晶硅没有任何成本优势,届时一降价,永祥多晶硅只能"泯然众人矣",只有随波沉浮……
这不是刘汉元能接受的,他必须赢得未来,他相信做企业就是做未来,现在所做不能赢得未来,那现在还做什么?!
他要赌什么样的未来?刘汉元计划第一步,年产1000吨项目投产后,生产成本降到目前成本(即用改良西门子法的70万元一吨)的50%;第二步,3年后成本再降低50%;第三步,5年后最终成本降到100~150元/公斤,即10万~15万元一吨!并形成从多晶硅到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发电的新能源产业链条,建成世界级清洁能源公司。
以上数年时间内,就算行情下跌,永祥也仍然有较大的盈利空间。一切都显得很完美。
2008年2月底,仅仅用了一年时间,一期的200吨项目最终装机、调试完成,创造了中国多晶硅产业的最快速度,而其他企业普遍要用三四年时间。3月,戴的项目正式试产。
——戴自忠是否能兑现"军令状",刘汉元是否能赢得未来,在此一击。
8 9 10 11 12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