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最入刘汉元法眼的,是用电石法生产氯化氢,可形成聚氯乙烯粉,即PVC。这是一种现代人类生活处处可见的生产材料,落水管、塑钢门窗全是PVC材料做的,包括一些凉鞋、工业品、杯盘、玩具、农用薄膜、塑料袋、地下管道等,应用惊人的广泛。
2002年,刘汉元正有心进入氯碱化工之时,一个机会来了。
这一年,德国已启动了多晶硅需求,四川省搞了一个"一号工程"新光硅业,成为国内第一个1000吨级的多晶硅项目。机会被送到了刘汉元面前,他参与了三轮谈判,去了三次工厂,最后据他测算,13亿~15亿元的投资,"几乎永久性无法收回"。当时多晶硅成本与价格都很低,全球光伏市场尚未启动。
弦上之箭,引而未发。最终他放弃了。
孰料2004年德国光伏市场爆发式增长,全球市场由此启动。2007年提前投产的新光硅业也成为"金矿",2008年就收回全部投资!
刘汉元内心是否隐藏着一丝遗憾,不得而知。
然而就在2004年,刘汉元成功进入了氯碱化工领域,生产PVC。那是2002年,乐山一家饲料企业巨星集团投了一个4万吨的PVC项目永祥股份,后来因资金短缺,巨星选择了管理系统规范的通威作为合作伙伴,这样通威以50%的股权进入永祥,全面接管了生产管理。
此时,正值国际多晶硅市场开始爆发式增长,刘汉元正在为没有投资新光硅业而懊恼。突然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氯碱化工企业永祥股份,刘汉元眼前一亮,氯碱不是可以生产三氯氢硅吗?三氯氢硅不正是多晶硅的原料吗?
时不我待 勇者必胜
刘汉元一把扼住了产业链上游的咽喉环节,成为整个多晶硅行业最具话语权的实力派。但多晶硅市场风云变幻,刘汉元随时会被市场的巨浪打翻。他不敢稍停,也无路可退。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PVC项目紧张建成之后,2006年,永祥股份又马不停蹄地投资1000万元上了5000吨三氯氢硅项目。生产1吨多晶硅,大致需要10~15吨三氯氢硅,年底投产之后,国内最先上马多晶硅的新光硅业、峨眉半导体等多家多晶硅企业所需的三氯氢硅,都来自于永祥股份。
8 9 10 11 12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