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仅3兆瓦,而10年后的2010年就超过8000兆瓦,产量高达全球的50%,居世界首位。近几年大量资金持续迅速地涌入推动了这个行业的发展,但也不由得让不少业内人士担心光伏产业将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预测,目前中国的光伏产能在2000万千瓦左右,这一产能已经足够2020年的市场需求。
另有统计显示,尽管三季度开始太阳能组件市场需求有所增长,但采购量依然难以支撑产能供给平衡。
暴利泡沫下的乱象
“前几年的光伏行业太火了,做光伏电池3年内就可以收回投资,要是做多晶硅,3个月收回投资的事情也屡见不鲜。”记者在和一些光伏业内人士聊天时,经常听到这样的感叹。
商人永远是逐利的,光伏行业的暴利引得国内企业对光伏产业趋之若鹜,光伏行业新的开工项目不胜枚举。疯狂的投资,拉动了全球多晶硅价格的暴涨。而多晶硅的暴利,又会引发新一轮的投资热潮。随着我国光伏电池生产企业数量的增加和产能的扩张,对多晶硅的需求量连续几年保持了翻倍的增长速度。
仅2010年我国多晶硅产量就超过了4万吨,较2009年有超过200%的增长,全球占比超过了25%。其中龙头企业保利协鑫年产量达到17600万吨,同比增幅139.5%。江西赛维LDK 2009年产量仅225.1吨,2010年猛增至5052吨,位列国内次席。亚洲硅业、宜昌南玻、四川永祥、成都天威、宁夏阳光等均实现了大规模量产。
以浙江省为例,当地的中小型企业转型新能源行业,首选的就是进入太阳能光伏产业。现在浙江省总共有光伏企业200家左右,许多都是只具备小规模产能、缺乏核心技术的行业新军,全省今年前7个月的产能就甚至已经超过去年总产量的230%。浙江省太阳能行业协会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光伏产业的投资者来自于各行各业,不仅有产业链上相关联的企业,也有完全无关的纺织、门业、皮革、文具、礼品、阀门等行业的企业。
“在一个产业刚启动的时候,这种情况不能说不对,但是当行业和企业都成熟之后,这种过热的现象就不能算正常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这样对记者表示。
过热的风险很快随之而来。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受一些欧洲国家光伏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美国债务危机、多晶硅价格暴跌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全球光伏市场急剧萎缩,中国光伏企业从欧美等西方国家接到的订单数锐减,导致不少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国光伏企业歇业停产,库存高价多晶硅较多的企业更是损失惨重。
光伏行业的暴利时代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