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规模推动国内太阳能应用建筑领域,虽然相比欧美国家晚了近30年,但终于开启了中国光电建筑的大门,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自2009年3月,国家启动建筑光电补贴政策已经2年半,建筑光电补贴已经连续三年在全国范围内批准三批,规定单个项目装机容量不大于2MW。金太阳补贴项目主要用于工业建筑屋顶,装机容量远大于建筑光电建筑,单项申报规模不小于10MW。实际上这两项补贴都是将建筑作为太阳能发电的载体,都属光电建筑。上述2项补贴三年下来保守估计总量不少于1000MW。毫无疑问,上述建筑光电和金太阳两项国家补贴是目前国内最主要的太阳能光电与建筑结合的市场,也即国内建筑光电一体化的主流市场。
经过2年半的实践,今年财建〔2011〕623号文件明确了项目竣工验收和资金清算时间表,2009年批准的示范项目必须在2011年9月30日前完成竣工验收,并提出资金清算申请;2010年批准的示范项目必须在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竣工验收,并提出资金清算申请。也就是说,这些项目在2011年内应该基本完成,结果如何也将反映光电补贴示范项目的效果和政策有效性。
由于这些项目还没有足够的运行时间确认其优劣和效益,不能妄加断言,但运作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值得探讨。
关于技术问题
“建筑光电一体化”的问题讨论已久,而可圈可点的项目甚少。放眼国外,即使有非常抢眼的项目,数量却也不多,说明建筑光电一体化难度不小。在政策中规定的所谓“构件型”、“材料型”、“与屋顶、墙面结合安装型”的分类,实际上界限难分、相互包含,在具体项目执行时往往难以准确判断,而正是这样的分类决定了单位补贴额度的高低。
“建筑光电一体化”应该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一体化”程度则有高低不同。最优化的“一体化”程度可理解为:满足建筑外围护结构的各项物理性能指标和建筑外观装饰的要求。
要满足较高程度的建筑光电一体化,必须在建筑初期给予考虑,在建筑方案初步设计阶段研究建筑朝向、太阳方位角、入射角、围护结构的结合、建筑外观的协调等诸多问题,其后的各项审批、施工图设计、主体施工等等,这是建设程序的周期决定的。补贴政策要求两年内完成,由于难以与具体项目的建设周期合拍,建设初期即考虑光电一体化难以实现,结果是强行结合、不伦不类。
就现状看,建筑用光伏应着眼于大量既有建筑,着重于具有大量屋顶资源的建筑,着重于改造成本低的建筑屋顶。真正意义上的光电建筑一体化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在新建筑中摸索和积累经验,逐渐培育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