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明确今年7月1日前后核准的光伏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分别为每千瓦时1.15元和1元。
“按照这一电价计算,扣除成本因素,再加上各级政府的补贴,国内光伏发电企业离赢利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在得知国家明确了光伏上网标杆电价后,帅康集团新闻办主任王建新表示。
此前,这家传统厨卫家电企业刚刚推出这套高层建筑太阳能一体化应用,以全面布局光热和光电两大太阳能利用核心领域。
难掩心中喜悦的并不只有帅康一家,还有浙江众多处于危机漩涡中的光伏企业。
寒潮来袭
夏天,本来是光伏行业的旺季。可是这个夏天,价格下挫,竞争加剧,订单消失……让不少光伏企业的老板们觉得“背脊骨直发凉”。6月份以来,整个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链的产品价格整体出现大幅下降,部分产品的下滑幅度甚至接近30%。
太阳能行业协会公布的一组最新数据显示,多晶硅价格6月份月度环比下滑了28%,到53.4美元/公斤;6英寸的多晶硅硅片价格6月份下降了23%,到2.39美元/片的新低;下游的多晶硅组件价格则下降了15%,到0.92美元/瓦。
在经历了2010年光伏行业井喷式发展之后,2011年上半年光伏行业情况已经大不如预期美好。
“光伏今年忽然遭遇低谷期,这与德国、意大利等市场的政策变动有关。在过去几个月中,欧洲各国补贴标准纷纷降低,各国安装商举棋不定,直接影响了光伏企业的出口。”浙江省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表示。
和大多数“中国制造”一样,中国的光伏发电产品也未能摆脱“制造大国、内需小国”以及“市场在外”的尴尬。
欧洲各国在光伏补贴政策上的剧烈变动,让基本依靠欧洲市场的浙江光伏组件厂商感受到极大的压力。
今年3月份,去年最大的光伏需求增加国意大利突然放弃固有的光伏电价补贴机制,不再对电价补贴进行明确,这极大地提高了光伏电站建设的不确定性。
此外,欧洲主要光伏发电国家市场如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都相继减少了对光伏发电的补贴和优惠政策。增速最快的国家市场之一捷克更是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其国内泡沫式光伏电站投资的“惩罚方案”,该方案包括征收26%的“太阳能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