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笔者正在参与组建交银国际,当时有不少值得回忆的“往事”,其中一件就是目睹了太阳能概念由盛转衰的拐点,光伏产业链出现爆破前的征象,当年的中国首富一度是来自相关产业的。
在2006年,不少内地太阳能概念股均远赴美国上市,盛况空前。当时,不少新进富豪和投资概念也是和太阳能概念拉得上关系的。期间,笔者也出席过不少内地的企业颁奖礼,投资者均希望寻找下一波的概念股。一家名为“无锡尚德”的企业就一度成为环球投资市场的宠儿,笔者还记得曾出席一个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仪式,并颁发企业家奖予“无锡尚德”的老板施正荣先生。
施正荣与无锡尚德的故事
“无锡尚德”是一家从事晶体矽太阳电池、元件,矽薄膜太阳电池和光伏发电系统的研发、制造与销售的企业。施先生的确传奇,在2001年1月“无锡尚德”成立时,他以40万美元现金和160万美元的技术入股,占25%的股权。在2005年12月14日,全资持有“无锡尚德”的“尚德控股”在纽约交易所上市,融资近4亿美元,按上市首日收市价计算,持股46.8%的他身家已经超过14.35亿美元。
“尚德控股”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上市当天的收市价其实比招股价上升了41%,市值达到了30.67亿美元,远远超过当时的新浪、盛大等已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内地企业。到了2006年1月10日,上市不到一个月,企业股价就突破30美元,施正荣在当时就足以问鼎2006年的“中国首富”之位。不过,市场的神话也吸引了无数竞争者的参与,导致产业链中低端的多晶硅生产部分产能过剩,供过于求,到2007年,投资者对相关的概念就开始吃不消了。投资者一直等待着市场的整合,和产业扶持政策的出台。
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终落实
在经历过不少新兴产业政策的支持后,相关概念股的表现依然飘忽,况且在产业链中并非人人得益,看似投资界依然等待着更重要政策的出台。上周一,国家发改委终于落实政策,正式公布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即2011年7月1日以前核准建设、2011年12月31日前建成投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统一核定为每千瓦时1.15元(人民币.含税.下同)。而2011年7月1日及以后核准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以及2011年7月1日之前核准但截至2011年12月31日仍未建成投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除西藏仍执行每千瓦时1.15元的上网电价外,其余省(区、市)上网电价均按每千瓦时1元执行。
参考笔者同事招商证券的殷磊和王鹏两位的意见,我们从德国、意大利的经验可以看出,光伏大规模应用离不开激励性的上网电价。内地光伏产业占据了全球超过50%的供应量,但需求量仅占全球5%不到,2010年内地光伏装机量仅为500MW(兆瓦)左右。上半年,德国、意大利两国的光伏产业补贴政策出现变动,直接造成全球光伏市场需求萎缩,光伏产业链全线产品大幅跌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