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来临,传统用电高峰将至,为一解我国电力燃眉,管理层不仅相继上调了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更表示将集中审批一批火电和电网项目,从而平衡市场供需。
终于,在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下,这场“煤电顶牛”的角逐告一段落。
然而,消费者买单的最终结果显然不是上策,上述措施恐怕也只能起到暂时作用,待煤价涨势再起,电力市场又将何去何从呢?
痛定思痛,调整能源结构已迫在眉睫,人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新能源,转向国家大力扶持已久的光伏产业,寄希望于它们能但当责任,给扫除电荒一缕曙光。
不久前,“保定英利集团光伏发电成本理论值已控制到1元/度以内”的新闻见诸报端,虽然光伏“1元时代”还只是一个理论值,以至于英利自身都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公开消息的最佳时机。
但不论如何,“1元时代”对光伏业而言意义非同小可,它标志着光伏将成为火力发电有力的竞争对手。英利集团首席战略官马学禄表示,“2015年前,光伏业有信心为完善我国能源结构做出应有的贡献。”
昼夜电需差、长距离传输
造成的能源浪费
虽然,2010年我国电力装机总容量已达到10亿千瓦,但如此庞大的供电体系却仍供不应求,甚至造成电荒的尴尬局面,其中原因除了广受舆论评说的那些以外,似乎还有些鲜为人知的内容。
举例为证,假设一座城市白天用电100万千瓦,夜间用电50万千瓦,从节省能源的角度出发,应该在夜间关闭50万千瓦的发电系统。
然而,就是这一看似易如反掌的操作,在现有的火力发电系统中却无法做到。
马学禄介绍,“这是因为火力发电冷启动需要72个小时,热启动需要48个小时,然而一座城市的用电峰谷期却在24小时内就发生了。”
为满足需求,火力发电系统便不得不开足马力24小时不停歇,但因此而造成的超出夜间电力需求部分也就白白浪费了。放眼全国10亿千瓦的电力装机总容量,如此消耗掉的能源该有多么庞大便可想而知。
还不仅如此,事实上,电力在传输过程中所造成的损耗也不可小嘘。
马学禄举例道,“假设在一个直径为1000米的村庄(成正圆形)中心处修建供电系统,如此一来,其最远传输距离不过500米,但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合理方案所造成的电力传输损耗也将达到50%。而作为一项物理难题,包括智能电网在内都无法突破这一瓶颈。”
除技术层面以外,由于我国一次性能源集中于西北,而能源消耗则主要集中于东南,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的格局将长期难以打破,加之伴随快速的经济发展,煤炭价格的攀升似乎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