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5月上半月,意大利光伏政策最终尘埃落定,不过较为有限的利好也并为当即凸显。市场层面景气度不仅未有回升迹象,反而有持续下滑趋势。研究机构EnergyTrend的调查数据显示,期内电池平均成交价逐步接近甚至跌破1美元/瓦的关卡,而上游多晶硅、硅片等环节价格也抵不住压力而持续下滑,以致部分厂商不得已用减产等措施来应对。而在此背景下,全球光伏行业的整体运行自然不乏焦点。
首先5月初有消息称: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正计划开展一次全国光伏产业质量抽查,对产业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整顿。而中国官方即将在太阳能光伏领域展开的这次整顿,其影响俨然已经超越了国界的范围,法新社、英国金融时报等欧洲主流媒体纷纷予以高度关注。
其次,期内美国能源部向Goldman Sachs Group Inc的子公司Cogentrix Energy L.L.C.提供一项金额为$9060万的有条件贷款担保承诺,用于在科罗拉多州建设世界上最大的聚光太阳能光伏电站。这一点其实就是2011年以来美国光伏政策持续“给力”的最大表现。
再次,在公司层面,保利协鑫签订该公司历史上最大的太阳能设备订单,以及First Solar联手中电投的动作,都凸显了全球光伏产业中“强者愈强”的趋势。
最后,市场调研机构IMS“光伏组件出货量两年来首次下跌”的最新报告,则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全球光伏产业2011年以来并不怎么景气的整体状况。而日本首相菅直人关于调整核电发展计划、重点研究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发展的表态,则是日本核危机效应的进一步延续。
1、质量良莠不齐 光伏行业遭整顿
5月3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正计划开展一次全国光伏产业质量抽查,对我国光伏产业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整顿。其直接原因在于,随着近年来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很多缺少技术经验的企业参与进来,其产品质量难以保证,遭到国外客户退货和投诉,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
《OFweek Solar视界》简评: 纵观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你不能不说这是又一个“中国速度”的代名词。不到十年时间,光伏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据半壁江山;无锡尚德、英利绿色能源、赛维LDK、天合光能等企业一跃而成为明星企业和市场的主导力量……这些足以概括中国光伏产业骄人的成长速度,但这并不是中国光伏产业过去十年的全部。
两头在外、产业结构畸形、整体发展水平低下,或许是中国光伏产业被最多提及的弊病之所在。殊不知在这些表面上、看得见的弊病背后,产品质量不过关的深层次问题,却在一个基本没有制约的环境中大肆蔓延。
全球光伏产业在接下来的十年,或许还会呈现高速的增长态势,但主导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势必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也许,这些因素并无法在当下全部给出,但从“规模制胜”到“质量制胜”这一点应该毋庸置疑,因为这在几乎所有相对成熟的产业发展历程中已经得到了验证。
很客观来讲,“国家质检总局正计划开展一次全国光伏产业质量抽查,对产业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整顿”这一点,对处于成长关键期的中国光伏产业来讲确实很关键。不过要说这种调查能够起到多少实质性的作用,想必也会是一个很大的问号。但要阻止“温水煮青蛙”这样的事情持续发展,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意识的转变,对于中国光伏产业而言当然也是如此。在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面前,并不奢望你在短期内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对策,只要意识到这一点并逐步去改善,“青蛙”终有被解救出来的那一天!
查看新闻详情:光伏产业:质量提升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