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以来,在新能源发电领域,风电与光伏发电是两朵最美的“花”。与风电的快速成长一样,伴随着技术进步,光伏产业基本保持了高达50%的成长,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也由2002年的53万千瓦猛增至2009年的1500万千瓦。中国光伏产业在全球光伏产业的占比也逐年提高,2010年美国光伏协会的报告显示,在2009年全球晶硅电池的产量中,中国大陆占47%、中国台湾占12%。总体看,光伏产业发展远期前景乐观。
光伏产业发展速度仍将较快
受减排压力影响,近年来全球多个国家都提出了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因此,包括太阳能、风能以及生物质能在内的各种可再生能源均可实现快速发展。
相比其他能源方式,太阳能最大的优势是来源丰富,覆盖区域广泛,利于就地开发利用。而目前的劣势是在发电成本上,太阳能尚不具经济性。目前,太阳能的发电成本是风电的2倍,火电的3倍。但随着发电成本的逐年下降,太阳能的优势将越来越快地发挥出来。
从产业的全球规划来看,光伏产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速,产业发展前景乐观。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制定了本国到2020年的光伏发展路线,到2020年,欧洲国家的光伏装机容量将达4亿千瓦,美国光伏装机容量将达3亿千瓦,中国的装机容量也将达2000万千瓦,近二十年内将保持高速度增长。
产业景气度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自2008年第一季度以来,全球第一光伏需求大国德国削减了光伏的需求,无论是多晶硅价格还是硅片、组件的价格都从高点一路滑落,多晶硅价格已由2008年年初的350美元/千克下降到目前50~55美元/千克左右。
受需求在外的影响,国外政府的补贴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光伏的发展状况。在行业遭遇金融危机重创后,西班牙政府又大幅削减对光伏的财政补贴,随后,德国将光伏并网的补贴裁减15%,与此同时,法国能源部也将屋顶太阳能电力收购补助费率下降24%。这些都使光伏产业的发展雪上加霜。市场严重萎缩,使得产业链上各主要产品的价格大幅下降,部分产品降价幅度超过100%,库存跌价,毛利被快速压缩。
进入2010年第二季度后,受赶搭德国市场高额补贴末班车的影响,光伏市场迅速扩大,多晶硅价格再次出现凌厉涨势,大大缓解了光伏企业的经营压力,光伏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空间。
产业正经历政策指引向市场转变的阵痛
作为近年来成长性最高的行业之一,光伏行业已经被列为新兴产业振兴计划之列,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但产业的发展正经历由国家的政策补贴逐渐向市场化竞争的过渡阶段。
由于我国光伏产业启动较晚,目前政策驱动仍然是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根据全球光伏巨头尚德电力的实测情况,该公司多晶硅组件光电转换率已提高到了16.53%,但依然难以拉低高昂的上网电价。虽然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光电建筑一体化”、“金太阳工程”等一系列扶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但随着国外一些国家逐步削减对太阳能发电的补贴以及国内对光伏发电业尤为重要的“上网电价法”迟迟未能出台,毛利率不超过两成的太阳能企业一直未能突破发展瓶颈。
从当前的情况看,由于光伏产业占整个能源产业的比重微乎其微,很难形成对经济的强力拉动,因此各国对光伏产业的发展支持多停留在试点补贴的层面,过大的补贴力度也往往超出政府的财力范围。另外,光伏技术进步的速度迅猛,光伏发电的成本下降很快,已从三年前的4元/千瓦时下降到现在的1元/千瓦时左右,这也促使决策层愿意更多采用“一事一议”的方法尽量延后全面补贴的时间。
随着各国光伏补贴逐渐降低,光伏制造的成本压力开始出现,太阳能也将从一个政府补贴驱动的产业变为一个自身独立发展、经济驱动的产业。在此阶段,将呈现规模制胜的竞争格局,特别是由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和环境保护部联合制定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多晶硅企业在生产规模、能耗和资源回收方面的门槛将显著提高。在生产规模方面,要求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大于3000吨/年,半导体级多晶硅项目规模大于1000吨/年。还原尾气中,四氯化硅、氯化氢、氢气回收利用率分别不低于98.5%、99%、99%。受此影响,光伏产业的发展将迎来整合的浪潮,一些较小的、技术水平较低的多晶硅产能将被淘汰,具有成本和技术优势的产能将在市场上站得更稳,行业格局上可能会更加向寡头垄断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