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约15.8吉瓦,比2009年增长48.2%。其中,我国的电池产量约8吉瓦,约占总量的50%,位居世界首位。”近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光伏专委会主任赵玉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这一数据。
不难发现,随着世界宏观经济环境的逐步好转,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低迷之后,2010年又迈入了新一轮高速增长期。
政策法规是最大的推动力
事实上,尽管受到了金融危机的抑制,但总体来看,近些年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需求不减,并整体保持增长态势。截至2009年,光伏产业近10年的平均年增长率为48.6%,近5年平均年增长率更高达55.3%。
产业的高速增长与各国积极实施的政策支持是分不开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相继出台了几十种法规和政策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例如美国部分州和英国实施的配额法、日本等国实施的政府财政补贴制度、美洲个别国家实施的贴息贷款、巴西等国的租赁政策以及德国实施的“上网电价法”等。
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今后20年光伏发电将有200倍以上的增长。预计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总消费中的比例将达到52%,其中太阳能将占到28%。而根据此前刚刚公布的欧盟低碳2050年路线图,到2050年欧盟的可再生能源将实现100%替代能源消耗以及100%的电力供给,并在零碳电力基础上,实现二氧化碳减排80%。
“未来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可与现有富碳能源电力成本相竞争,低碳能源路线将使欧洲最终赢得低碳财富和经济竞争力,赢得经济上的战略胜利。”赵玉文补充说。
得益于整个欧洲光伏产业的带动,中国光伏产业近年来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介绍,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以及“金太阳”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支持促进下,我国整个光伏产业链呈现出快速、协调发展的趋势,设备制造及主要原辅材料的国产化速度加快,同时掌握了产业链各环节的关键技术,并在电池技术、硅材料技术等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光伏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在2009年15个顶级太阳能电池生产商中,中国大陆企业占据了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