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企业的产销格局
近年来, “产业链垂直整合”一直是中国光伏行业里的一个“时尚”。有相当多的企业在这方面进行了实质性的努力:英利绿色能源自建多晶硅生产企业六九硅业;主打光伏电池的晶澳太阳能开始增加光伏组件的产能;出货以硅片为主的昱辉阳光分期建设年产能6000吨的原生多晶硅项目。
那么,目前产业链垂直整合的情况如何?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在美上市的11家中国光伏企业各自在光伏产品制造产业链上占据什么位置?主要对外销售哪类光伏产品?就这些问题,本文依据各企业公开披露的财报和SEC文件将情况整理归纳如下。图中,蓝色部分代表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红色和黄色部分代表企业对外销售的产品种类,其中红色还代表企业的主打产品,也就是为企业创造主要营收的产品。
如图所示,光伏产品制造产业链主要分为太阳能级晶硅提炼,硅锭铸造,硅片切割,光伏电池制造、光伏组件封装和光伏系统整合六大环节。
11家光伏企业中,英利绿色能源的“战线”拉得最长,横跨整个产业链。晶澳太阳能和中电光伏的产销链最短,集中在光伏电池制造和光伏组件封装两大环节。不过情况稍有不同的是,晶澳太阳能的母公司晶龙集团具备较强的晶体硅、硅锭及硅片生产能力,而且从2003年开始太阳能级单晶硅的产量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与晶澳太阳能形成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互补关系。
英利绿色能源、无锡尚德和天合光能是中国光伏企业中的市值三巨头。其中,无锡尚德的产销链最短,由此产生的弊端也比较明显。在晶硅材料价格上涨的背景下,无锡尚德今年第二、第三季度的毛利率一直维系在一个相对偏低的水平。最近,有消息称,无锡尚德已经并购了江苏镇江环太硅科技有限公司(Glory Silicon)将自主进行硅片生产,向产业链上游延伸。
作为一家硅片供应商,江西赛维LDK的生产链布置比较完整。一方面,它在马洪和下村两地分别建有设计年产能15000吨和3000吨的多晶硅生产厂;另一方面,赛维LDK还在向产业链上游积极挺进,今年8月在安徽合肥增设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生产厂。另一家大型硅片供应商昱辉阳光的产销链和赛维LDK基本一致,但在硅片的产销量与后者有明显差距,2010年第三季度光伏组件的出货量二者基本相当。
林洋新能源的产销链和市值排名第二的天合光能基本一致,两家对外供应的光伏产品都是以光伏组件为主。天合光能今年三季度的出货量较林洋新能源高出约30%。
晶科能源的生产链比较完整,并主要对外提供硅片、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其中以光伏组件为主。
阿特斯太阳能也是一家以供应光伏组件为主的企业,并对外经营光伏系统的设计组装业务。明确表明涉足光伏系统整合业务的还有无锡尚德和英利绿色能源,不过三家公司来自这方面业务的营收占比都还很低。以阿特斯太阳能为例,2010年第三季度光伏系统整合业务的营收约占总营收的3.7%。
新近上市的大全新能源是一家典型的太阳能级多晶硅材料供应商,今年第三季度的多晶硅销量达到了973吨,其销售收入占到了总营收的87.3%。营收的其余部分主要来自于光伏组件,硅片的外销量很少,其营收仅占总量的0.95%。近来,大全新能源也开始向产业链的下游大力推进。它在今年10份提交的IPO招股书中对外披露,预计将于明年3月份形成200MW的光伏组件生产能力,同年11月份形成250MW的硅片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