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基地。然而,在中国光伏产业热潮涌动的背后却是缺乏核心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光伏产业面临拐点
今年,光伏产业快速扩容成为行业共识,中国及全球市场供过于求的担忧再次浮出水面。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表示,预计2010年中国的光伏产品制造产量将达到7000至8000兆瓦,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表示,虽然来自意大利、美国等国家的光伏市场增长较快,但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光伏制造商们产能扩充的速度。受经济不景气等因素影响,明年欧洲市场将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德国、捷克等国市场,预计可能与西班牙2008年因取消补贴时市场下降幅度相当。
多重挑战考验产业
目前,业内人士最担心的是中国光伏产业的品质问题。国内大部分光伏电池生产商均未建立可靠的质量管控系统,而光伏产品要求高达25年的质量保证,但才几年就有不少客户反映中国光伏产品已出现质量问题。
光伏行业关注的另一个焦点是内需市场。施正荣表示,中国95%以上光伏产品依靠国外市场,使国内一些光伏企业仅承担了多晶硅生产中高污染、高耗能的后端生产环节,影响整个产业的生命力。
施正荣还表示,在传统能源向新能源的过渡时期,国家应减弱对成本的考虑,推动国内光伏市场的早日启动。常州亿晶光电科技公司总裁荀建华也呼吁,中国应尽快启动适合国情的上网电价方案,以撬动国内光伏市场发展。
需依靠创新取胜
“最让人焦虑的是,中国光伏产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业内人士称,近十年来,国际光伏产业规模迅猛发展,竞争也愈加激烈。随着中国光伏出口的蓬勃发展,国外贸易壁垒和反倾销制裁成为中国企业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
业内人士表示,除了依赖政府支持外,中国光伏企业也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来降低成本。过去10年,美国崛起的光伏企业只有15到20家,但每家都有独特技术,而在中国,几百家光伏企业一哄而上,买同样的设备、做同样的产品。在这一方面,美国的法制保障、风险投资、优胜劣汰、人才培养、官学研合作等机制也值得国内探究。
业内人士呼吁,国家不仅需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扶持政策,还需要积极发挥宏观调控功效,推动产业发展的创新规划和协调服务工作,光伏企业必须重视在产品、技术、人才、经营、融资、环保等方面的有效创新,企业与企业之间应当营造鼓励创新、良性竞争、合作共赢的产业氛围,确保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