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8日,世界太阳能大会在京开幕,大会的主题是“太阳能与人类居住”。这是世界太阳能大会创办20多年来首次在我国举办,全球近千位专家学者交流了太阳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研究最新成果。其中,关于我国光伏技术、市场、产业的不协调发展,成为专家热议的话题。
产品90%%出口———令人尴尬的现实
9月19日,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CREIA)、绿色和平、欧洲光伏产业协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光伏发展报告》显示,由于受制于技术和政策,作为世界第三大太阳电池生产国的中国,所生产的90%%的太阳电池都出口到国外。2006年全球250万千瓦的太阳电池产量中,中国太阳电池产量占到近37万千瓦,但仅有1万千瓦用于中国国内。截至2006年,中国国内太阳电池的累计装机仅为8万千瓦。“这一现实的确令人尴尬!”
在此次太阳能大会上,多次出现的“控硅者为王”这句话向我们揭示了谜底。原来由于目前我国还不能规模化生产太阳能电池所需的高纯度晶体硅,企业所使用的绝大多数硅材料都只能从国外进口,因此仅原材料一项就占据了国产光伏产品成本的一半以上。昂贵的价格成为横亘在光伏电力与我国普通民众间最大障碍。
与此同时,近年来大量光伏企业的出现,又在客观上推动了这一情况的恶化。由于传统能源日益枯竭,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成为各国家能源发展的重点,国际市场对光伏产品的需求日益高涨。在大量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国内太阳能光伏生产线纷纷上马,众多生产企业对原料大规模需求又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原料市场价格的持续攀升。以多晶硅为例,其每公斤的价格在由2003年开始至今的4年中几乎暴涨了10倍以上。
主要设备依靠进口———技术是一块短板
在世界太阳能大会热闹的展厅内,美国联合太阳能公司的展位缩在角落里,并不算显眼。但不少参观者仍对展台前一个呈弯曲状摆放着的太阳能电池样品颇感兴趣。的确,与众多国内企业展出的刚性材料太阳能光伏电池(太阳电池)相比,这个用柔性材料制成的样品,太新颖、太吸引人了。
据该公司的专案经理张谦恺介绍,这种专利产品采用了目前世界上光能转换效率最高、性价比最好的产业化非晶薄膜太阳能光电技术,转换率达到了8%%。而国内同类技术最多只能达到4%%—5%%。
“就太阳能光伏技术而言,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还比较大。”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王斯成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国内的太阳电池制作工艺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企业自主研发实力普遍不强,主要的半导体原材料和设备都依靠进口。如果这种局面不能改变,技术将成为制约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一块短板。太阳能光伏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力的技术,具有降低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保障能源安全等优势。
太阳能光伏电池有两层半导体,一层为正极,一层为负极,阳光照射在半导体上时,两极交界处产生电流。光伏系统不只在强烈阳光下运作,在阴天也能发电。
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远高于常规电力,但世界许多国家都鼓励发展包括太阳能发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作为应对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过去30多年里,光伏发电的成本由每千瓦时5美元下降到0.5美元左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成本有望在2030年以后与常规电力相竞争,成为主流能源利用形式。面对这种形势,促进我国光伏市场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这需要从政策和技术两方面做出努力。
政府如何扶持——专家尚有争议
“在国内市场的推广中,我们希望能看到政府有更细化补贴政策落实在企业和光伏产品的最终用户身上。”中电光伏品牌经理张建说。
然而,有些专家的观点却可能让国内光伏厂家感到失望。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时璟丽告诉记者,现在太阳光伏发一度电的成本不低于3元,远高于火电成本0.3元/度。如果政府不惜代价补贴光伏发电以启动国内市场,巨大的成本差将对国家财政造成很大压力。尤其随着国内市场逐渐成长,这种财政压力可能会达到无法承受的地步。
谈到具体的支持力度,时璟丽说我国光伏产品主要销往国外,但由于国际市场,尤其是德、美市场属于政策驱动型,一旦国外政府对光伏的支持政策有所改变,市场将迅速萎缩,这会对我国光伏产业产生毁灭性打击。所以,当前国家的支持政策应主要是使国内市场达到适合产业稳定、持续发展的规模。时璟丽建议我国应学习日本经验,大力支持技术研发,待到时机成熟再启动国内市场,现在要做的则是保证光伏产业在这之前能够应对国际市场的风险。
上海交大物理系太阳能研究所所长崔容强则认为,我国的地理位置为光伏发电提供了优越的光照条件,从长远看光伏发电技术自身占地面积小、清洁实用和一次投入多次享用的特征,更注定了它是今后50年能源发展的主流。“我们目前要做的就是为并网发电的大规模市场应用做好准备。”他说,并网是国际上光伏能的主流使用方式。这要求我国在各地区各城市大规模地展开光伏并网的示范研究,摸索出一套适用于我国实际情况的光伏发展、应用方法。对于支持国内市场的具体措施,他认为,不能只是一味强调光伏技术成本太高、差价补贴无法承受。国外支持光伏发电最常用的方法是补贴电厂初装费用和政府高价购电,除此之外还有诸多的金融手段可以采用。崔容强说,对光伏企业的发电成本实施退税、充税等措施都能很好地鼓励产业和市场发展,也不会对国家财政产生很大冲击;对初装费用提供贴息贷款、按揭以及政府租用电厂等方式也是国外常用的手段。
根本之道———依靠科技进步
虽然在政策层面上还有各种问题尚待解决,但最近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已经显示出了令人欣慰的改变。9月4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到30万千瓦,2020年达到180万千瓦;9月1日开始实施的《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赋予国家电监会监管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权力……这些,都将在政策层面上推动太阳能光伏的发展。
而在技术层面上,这种改变却不会那么立竿见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毛如柏认为,要实现规划目标,除政策层面应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外,最根本的措施还是依靠科技进步、鼓励推广应用新技术,大幅降低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
据悉,科技部已经将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问题列入973计划、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发改委也投入2亿元,支持企业自主研发。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投入依然显得不足。
(编辑:xiaoy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