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行业内 "430""531" 节点频上热搜,而真正影响深远的,是国家发改委 3 月 9 日发布的136 号文《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 明确2025 年 6 月 1 日起,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全面告别补贴时代,电价将完全通过市场化交易形成。
对依赖政策 "输血" 的工商业光伏项目、分布式光伏并网项目来说,这场电价革命究竟怎么算?本文结合行业 20 年电价变迁,深度拆解市场化电价机制。
传统电价体系:
从 "政策定价" 到 "市场竞价" 的分水岭
在新能源市场化之前,我国电价由四大模块构成:
标杆电价:燃煤机组执行各省固定标杆价(如山东 0.3949 元 / 度),政策保护期长达 5-10 年
上网电价:分 "政府定价"(煤电 / 气电)与 "市场竞价"(早期光伏竞价项目),含中长期 + 现货双轨制
销售电价:居民 / 农业 / 工商业用电分类计价,比如广东工商业峰期电价可达 0.9 元 / 度以上
输配电价:电网通过 "过网费" 回收成本,2023 年全国平均输配电价约 0.15 元 / 度
过去新能源依赖补贴生存,比如 2011 年光伏标杆电价 1.15 元 / 度,远超煤电 0.5 元 / 度。
如今必须直面市场竞争,对分布式光伏并网项目、工商业光伏用户影响直接。
传统电价体系对比表
电价改革四阶段:
从 "4 元时代" 到 "零补贴" 的阵痛与转型
核准电价阶段(2008-2010)
这是光伏起步期。
发改委特批 4 个示范项目,电价高达4 元 / 度。
2009 年 "金太阳工程" 启动,首批 600MW 项目纳入国补,开启商业化探索。
标杆电价阶段(2011-2018)
按光照资源将地区分为三类,实行差异化定价。
一类地区光伏标杆价从 2011 年的 1.15 元 / 度,降至 2018 年的 0.5 元 / 度,风电同步降价。
2018 年 "531 新政" 出台,终结高补贴时代,倒逼企业转向平价。
竞价与平价阶段(2019-2023)
取消固定补贴,推行 "低价中标"。
2019 年光伏竞价项目均价降至 0.36 元 / 度,同时保留 "保障电量",按燃煤标杆价结算。
分布式光伏并网项目迎来装机爆发期。
全面市场化阶段(2024 起)
2024 年取消 "保障电量"。
2025 年 6 月 1 日起,所有新能源电量必须通过市场交易定价。
工商业光伏项目、集中式电站正式进入 "零补贴裸奔时代"。
136 号文核心:
市场化电价怎么算?三大机制拆解
1. 交易渠道:三市场联动定价
中长期交易:占比 60%-70%。
发电企业与用户、电网签订 1-3 年合同,锁定电价。
例如,某工商业光伏项目与园区签订 0.55 元 / 度的长期协议。
电力现货市场:实时价格波动大。
以山东为例,2023 年现货均价 0.52 元 / 度,极端峰期可达 1.5 元 / 度,低谷低至 0.1 元 / 度。
辅助服务市场:储能配套项目的关键收益源。
参与调峰、调频,每度电可获 0.1-0.3 元补偿。
建议工商业光伏配置 15%-20% 储能,提升收益。
2. 机制电量计算:与消纳指标强绑定
各省每年需完成 "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占比",比如 2025 年浙江目标 25%。
计算公式:
机制电量 = 全省用电量 × 消纳指标 - 省外购入绿电
举例:广东 2025 年用电 8000 亿度,消纳指标 20%,若外购绿电 500 亿度,
则本省新能源机制电量 = 8000×20% - 500 = 1100 亿度。
3. 电价形成逻辑:边际成本定价 + 差额补贴
① 竞价投标:电站按成本报价,比如光伏度电成本 0.3 元,汇总形成供需曲线。
② 边际定价:取满足消纳指标的最后 1 度电报价,作为机制电价。
例如,第 1100 亿度电报价 0.45 元,则机制电价为 0.45 元 / 度。
③ 收益公式:
总电价收入 = 市场电价 × 上网电量 +(机制电价 - 市场电价)× 机制电量
市场电价低于机制电价时,电网补差价;高于则回收,即 "多退少补"。
给光伏 / 储能企业的 3 条实操建议
1.优化交易策略:
工商业光伏项目优先签订中长期合同,锁定 55%-65% 电量,降低现货波动风险。
分布式光伏并网项目接入园区微电网,通过 "自发自用 + 余电市场化" 提升收益。
2.配置储能提升溢价:
136 号文明确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优先结算。
测算显示,10MW/20MWh 储能配套可提升项目 IRR 2-3 个百分点。
3.关注各省消纳指标:
西北、华北等绿电富集区消纳压力大,机制电价可能偏低。
东南沿海省份消纳指标高,比如福建 2025 年目标 30%,电价更有保障。
各省 2025 消纳指标对比表
136 号文标志着新能源从 "温室花朵" 走向 "丛林法则"。
短期内行业难免经历阵痛,但也意味着真正的市场化竞争力比拼开启。
对工商业光伏用户、分布式光伏投资者而言,读懂电价机制、提前布局交易策略,将成为项目盈利的关键。
责任编辑: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