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之年。如何看待这两个目标、又该如何实现?6月24日,在首届华中光伏论坛上,落基山研究所中国电力组总监刘雨菁认为,提高电气化水平、降低电力排放强度必不可少。
在刘雨菁看来,“能电则电”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对于一些无法电气化的场景,如长距离航空、海运,也要尽可能采用零碳燃料,如绿氢、生物质燃料等。据此测算,到2050年全社会用电量需求将达15万亿千瓦时,光伏行业需要努力从这个更大的蛋糕上争取更多份额。
如何从“平价上网”迈向“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总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陆上风电和大型光伏在大部分地区已经是最廉价的新建电源;第二阶段,新建可再生电源将很快打败火电机组边际成本,大概需要三到五年;第三阶段,系统消纳能力是风电光伏发展的天花板,目前从成本上风电、光伏已经做到成本最低,电力系统消纳能力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目前,论坛仍在进行,读者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会议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