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们迎来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二十周年,同时也是我国作出“双碳”目标重大宣示的五周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与各方携手,以“双碳”目标为引领,持续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四大任务,加速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具体工作部署如下:
一是坚决打好能耗双控收官战,确保“十四五”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是前瞻性规划“十五五”碳达峰行动,研究制定综合评价考核体系,推动国家碳达峰试点项目,加速建设一批零碳园区。
三是进一步完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政策和标准体系,为绿色低碳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是持续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重大工程,深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
五是推动“两新”工作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正如袁达同志所发布的重大信息,我在此再次强调,2025年,“两新”政策将扩大资金规模、拓宽覆盖范围、优化实施策略、增强撬动效应。我们将与相关部门通力合作,通过实际行动,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和众多企业能够深入了解并享受到政策红利。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赵辰昕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回顾2024年,我国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加速,发展的基调更加清晰。通过协同努力,我们在降碳、减污、扩绿和增长方面取得了新的积极成果。
一方面,我们出台了旨在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指导意见,深入执行全面节约战略,稳步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特别是,我们推动了“两新”政策——即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这使得更多绿色、低碳、节能的设备和产品融入民众的生产生活,为便利民生作出了贡献。
另一方面,我们加快了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重大工程实施步伐,颁布并实施了《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了3.6%。
记者提问:目前,普遍观点认为,国际形势的变动可能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带来不利影响。我想请问,这种形势是否会对中国推进绿色转型以及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决心和努力产生影响?关于2024年的工作进展,能否为我们做一概述?对于未来工作,有哪些具体的规划和安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赵辰昕:您所关注的中国绿色转型以及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决心与力度问题,我愿分享以下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推进“双碳”目标,并非外界要求我们这样做,而是我们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我们坚信,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因此,我们将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地致力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同时,我们也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通过实际行动向国际社会展现出中国“言出必行、行则必果”的坚定承诺。
遵循“双碳”目标任务的总体要求和政策体系布局,2024年,我们委员会与相关部门协作,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显著新进展和新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加速推进绿色转型。我们出台了旨在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指导意见,并连续推进了近200项具体措施。发布了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推广了112项绿色技术和47个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
二是大力实施节能降碳。我们制定了节能降碳两年行动方案,发布了7个行业的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并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行动。预计全年能耗强度将下降3%以上,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三是加快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的新机制。我们全面推进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工作,推动相关部门出台了194项“双碳”领域的国家标准,指导地方逐步建立碳排放预算管理制度。
四是持续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我们出台了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发展节水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政策,并安排了超过600亿元的政府投资,支持环境基础设施、“三北”等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同时,出台了《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中央和地方年均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增加至近3000亿元。
五是全力推进“两新”工作。2024年,我们安排了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以支持“两新”项目。截至2024年前11个月,全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5.8%,对总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3%。在以旧换新活动中,超过60%的消费者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推动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渗透率连续6个月超过50%。
责任编辑: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