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4月下旬,特斯拉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财报,今年一季度特斯拉的产量为7.71万辆,环比减少11%。马斯克在推特上发文称,由于(松下)电池供应不足,限制了其Model 3的产量。在财报解读会上,马斯克再次表示,“目前的挑战主要是电池供应不足的问题,尽管去年公司把超级工厂的产能都改为Model 3所需电池,但实际产量仅为设计产能的三分之二,已经严重影响到特斯拉畅销车型Model 3的产量。”
据了解,目前特斯拉与松下的超级工厂电池年产量已经达到24GWh,但仍不能满足特斯拉对电池的需求,松下也正在尽可能地提升该工厂的产量,以满足特斯拉对电池的需求。另据报道,马斯克表示,特斯拉正在世界各地寻求更多的动力电池。
电池短缺不止让特斯拉和奥迪头疼,几乎欧美车企,无一例外都在为未来电动化转型中的电池供应保障而焦虑。
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环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出台燃油车禁售时间表,对于传统车企来说,发展新能源汽车已势在必行。截至目前,大众、宝马、戴姆勒、通用、雷诺、捷豹路虎、PSA等欧美主流车企都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战略。作为新能源汽车“心脏”的动力电池,无疑将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较为尴尬的是,欧美本土却无一家有实力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
数据显示,去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前10的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松下、比亚迪、LG化学、三星SDI、国轩高科、远景AESC、孚能科技、力神电池、比克电池。在排名前10企业中中国占据七席,日本一席,韩国两席。值得注意的是,前10家企业的出货量已占据全球总量的八成。从动力电池技术研发难度及投入来看,中日韩三国鼎立的动力电池市场格局是欧洲本土企业短时间内难以撼动的。
绑定动力电池供应商 但备选项不止一家
本土供应链缺失,但发展新能源汽车又容不得片刻懈怠,欧美传统车企巨头便通过与亚洲动力电池巨头签订长期采购协议,以保障电池供应稳定。
2018年7月,宁德时代宣布在欧洲建厂前夕,宝马采购总监Markus Duesmann宣布,宝马已与宁德时代签订价值为47亿美元(约合310.7亿元人民币)的电池采购合同。据Markus Duesmann介绍,47亿美元的采购合同分为两大订单,其中约17.6亿美元的订单来自宁德时代德国埃尔福特新工厂,其余来自宁德时代中国工厂。
今年2月,宁德时代宣布,与日本本田签订合作协议,在2027年前,宁德时代将向本田保供电量约56GWh的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
除了宝马和本田,戴姆勒、捷豹路虎、PSA、大众、沃尔沃、现代等国际一线知名车企也将宁德时代纳入其供应商体系,以确保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供应。
面对快速增长的动力电池需求,巨头们的产能是有限的,但它们的客户又是众多的,对于车企来说,不仅要绑定优质产能,更为紧迫的是急需寻找和培育新的供应商。尤其是像宝马、大众、戴姆勒等国际车企巨头,如果仅绑定一家动力电池企业,其电池供应风险可想而知。如前面提到的特斯拉,因目前动力电池供应商仅有松下一家,其产量也受到严重制约。如果电池出现问题,对其品牌的打击也将难以预料。
事实上,除了将宁德时代纳入供应商体系,戴姆勒去年还与中国的孚能科技(媒体猜测)签订7年合计140GWh的采购协议。在宁德时代、孚能科技之后,今年亿纬锂能的动力电池也通过了戴姆勒的审核,并取得了长期供货合同。
去年5月,雷诺日产宣布与宁德时代签订了动力电池采购合同,宁德时代将为雷诺日产新开发的纯电动汽车供应锂电池。不到一年时间,雷诺日产又在中国选定一家新动力电池供应商。今年4月,欣旺达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了雷诺日产发出的供应商定点通知书,相关车型未来七年(2020-2026)的需求预计达115.7万辆。
优质电池借助大客户“一飞冲天”
国际车企巨头们在忙着绑定电池供应商,相应地,它们带来的“大蛋糕”也足以帮助企业一飞冲天。“国际主流车企的订单一般都会非常庞大,动力电池需求量往往也是以10GWh为起点,如果能被它们选中,那么企业的发展会非常迅速。”有业内人士告诉电池中国网。
2018年年初,孚能科技的动力电池产能仅为5.5GWh,随着与戴姆勒(媒体推测)140GWh订单的推进,孚能科技产能扩增也驶入了快车道。2018年10月,其镇江20GWh项目开工建设,今年其动力电池产能将扩增至20GWh,到2020年产能将扩张到40GWh……
截止到2018年年底,欣旺达动力电池产能仅为4GWh,雷诺日产的巨额订单也为其产能扩增提供了十足的底气。今年3月,欣旺达在江苏南京与当地政府和华夏幸福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建立动力电池及pack制造研发生产基地,项目规划总产能达到30GWh……
进入戴姆勒供应商体系后,亿纬锂能也在加速其软包动力电池布局。3月28日,亿纬锂能旗下子公司亿纬集能6GWh三元软包动力电池二期项目动工,预计将于2020年4月建成投产。届时,亿纬集能软包电池总产能规模将达到9GWh……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各地的深入发展以及国际车企电动化的推进,优质动力电池供不应求的局面将长期存在。无论是国内车企还是国外车企,对优质动力电池的需求都将是长期的。尽管动力电池业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洗牌,但企业如果凭借优质产品,不仅能赢得市场,很好地屹立在世界动力电池之林,而且通过与大客户的合作仍有希望跻身第一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