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个补贴政策的调整引起了各界的注意和讨论,一个是光伏补贴退坡,二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从这两项政策调整的出发点看,减少“奶量”供应,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应该是第一位的。笔者认为,这两个行业若要进一步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就要拿出像样的产品,而不是靠补贴活着。
5月3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是为促进光伏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加快补贴退坡而制定的。加快补贴退坡对光伏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也引发了业界的争论。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光伏发电当前发展的重点需要从扩大规模转到提质增效、推进技术进步上来,需要从更有利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着力推进技术进步、降低发电成本、减少补贴依赖,优化发展规模,提高运行质量,推动行业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这是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负责人阐释的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光伏发电发展的基本思路。
这也就是说,减少补贴依赖,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促进行业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培育一批世界级光伏制造领军企业,将是今后光伏产业发展的核心。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累计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缺口总计达到1127亿元,其中光伏补贴缺口455亿元(占比约40%),且呈逐年扩大趋势,目前已超过1200亿元。
光伏行业靠补贴过日子的现状确实需要作出改变了。
从6月12日起,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开始实行。该政策的核心是提高高续航车型的补贴,降低或取消低端续航车型的补贴。
今年2月份,财政部等四部门提出了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新方案,且设立了四个月的过渡期。新政实施后,纯电动车续航150公里-300公里车型补贴分别下调约20%-50%不等;低于150公里续航的车型将不再享有补贴;续航里程300公里-400公里及400公里以上车型,补贴分别上调2%-14%不等。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初衷是要激发车企的内生动力,研发、生产更多能够匹敌传统汽油汽车的产品。同时优化整个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链条,尤其是要促进高储能电池的发展。
笔者认为,光伏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最终结果可能是取消,让企业凭实力展开充分的市场竞争。如此,才有可能培育出如苹果、特斯拉这样的世界性领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