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伏产业原力觉醒 』
阵痛之中,国内政策制定者及产业界不乏反思之声,降低生产成本、积极发展内需、开拓新兴市场成为了中国光伏产业寻求突破的共识。
2013年以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涵盖了产品制造、市场应用、财税、价格、补贴、土地管理等光伏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光伏产业借力而上,危中寻机,实现原力觉醒。
一是大幅降低成本。借力一系列政策出台、晶硅产能扩张以及技术红利释放,光伏产业发展凸显规模效应,产业成本大幅降低。从光伏产业链来看,与2011年相比,上游多晶硅、单多晶硅片,中游单多晶电池片、电池组件,下游光伏电站系统成本的下降幅度在80%以上。其中,上游多晶硅价格由2011年的700元/千克大幅下降至2017年的140元/千克,单多晶电池片出厂价格由6元/瓦下降至2017年的1.6元/瓦。成本下降是驱动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是着力发展内需。开拓国内市场,替代阴晴不定的欧美传统市场,是政府和光伏产业从业者们的共识。2013年,国务院出台“国发(2013)24号文”等多个政策文件,重新制定了上网电价、补贴资金、并网管理等多个层面的优惠措施,鼓励发展光伏电站,推动国内市场发展。
在政策指引下,国内光伏装机总量逐年攀升(图3),2017年我国光伏累计装机量已经达到130.25GW,新增装机量达到53.06GW,占全球新增装机量的54%左右,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图4)。
此外,随着光伏扶贫、领跑者计划的提出,我国光伏市场的需求将继续扩大。户用光伏作为光伏行业成本下降、平价上网属性不断兑现的结果,将成为未来我国光伏市场另一大主要需求。毫无疑问,将内需市场做强做大,是抵御国际市场波动的重要途径。
三是开拓新兴市场。自2012年起,我国光伏产业出口额稳定在130亿-160亿美元,总量波动较小。但随着印度、南非等新兴国家经济的崛起,大量能源需求被催生,尤其对于光伏等新能源的重视无疑对我国光伏产业出口国家结构产生巨大影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出口占比大幅下降,印度等新兴国家成为我国光伏产业的主要出口地区。
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和推进,我国光伏产业将通过与新兴国家市场的深度结合实现商贸生态虹吸效应,真正实现多元化出口结构,进一步降低国际市场波动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影响。
『 不惧“修昔底德陷阱” 』
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曾提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因此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这已是国际政治关系中的铁律。
毫无疑问,中美贸易战是修昔底德陷阱在经贸领域的魅影再现。2012年,中国光伏产业曾因此遭受重创,举步维艰。但随着降低生产成本、积极发展内需、开拓新兴市场的逐步推进,我国光伏产业正在以良好的发展态势逐步摆脱对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构建了将强有力的内需市场和多元稳健的外部市场有效结合的良性市场架构,贸易壁垒影响式微。与此同时,光伏产业也要以此为契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系统集成能力,致力于以优质可靠的系统解决方案开拓新市场,实现新突破,彻底摆脱修昔底德陷阱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