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的2012年恍若昨日,中美贸易战火再临,是否又将是中国光伏的另一场凛冬?
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将对钢铁产品等价值6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并将采取措施限制中国对美国科技产业投资。中国政府随即作出回应,中方将奉陪到底并采取所有必要措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利益——商务部公布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并对约3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见图1)。一场中美之间的贸易战爆发在即。
事实上,光伏产业作为这场贸易战的第一战场,早已于年初便燃起了战火——2018年1月22日,特朗普签署相关法案,批准对进口光伏产品征收高额关税(4年),首年税率为30%,随后年降5%,至2021年税率将为15%。
对于中国光伏产业而言,黑色的2012年恍若昨日,无锡尚德等光伏巨头倒下的身影似乎还未消退,如今,中美贸易战火再临,这是否又将是中国光伏产业的另一场凛冬?几年过后,中国光伏企业是否已经原力觉醒?中国光伏产业能否摆脱 “修昔底德陷阱”?
『 黑色的2012年 』
2012年左右,中国光伏产业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在设备制造方面,太阳能电池生产的关键设备大多来自国外供应商,仅此项成本便占据企业总成本的80%;在晶硅提炼方面,国内晶硅板制造企业普遍缺乏最核心的晶硅提炼技术,硅锭主要依赖美国进口,国内企业仅扮演来料加工的角色,附加值极低;在市场开发方面,中国光伏企业严重依赖出口,2011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供给比例高达48%,而国内对太阳能电池需求占比仅为0.4% (见图2)。普遍缺乏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国外市场、“两头在外、受制于外”的畸形发展模式,严重掣肘中国光伏产业的持续发展。海外市场的变化,更是成为了中国光伏企业的命门所在。
2011年10月,美国Solar World等7家光伏企业向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75家光伏企业展开“双反”调查,并向中国出口的光伏产品征收100%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
同年,美国政府对华光伏“双反”立案调查。2012年10月,美国商务部做出终裁——中国企业反倾销税率为18.32%-249.96%,反补贴税率为14.78%-15.97%,这意味着美国光伏市场的大门将对中国企业彻底关闭。
重击之下,中国光伏产业应声跌入寒冬,众多业内巨头损失惨重,光伏产业的老牌劲旅——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更是因资金流断裂宣布破产重组。黑色的2012,成为了萦绕在中国光伏产业发展道路上挥不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