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收入赶不上支出,只能上调征收标准?
由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虽然自备电厂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征收不足,但并不足以造成700亿元的巨额补贴缺口。造成补贴缺口的根本原因还是征收标准没有满足日益扩大的补贴需求。南网科学研究院傅蔷和王玲在《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的收支平衡分析》一文中,对2006年至2015年附加收入与支出做了测算:
可以看出2010年首次出现了补贴“入不敷出”的情况,但在2011年附加从0.4分/千瓦时涨到0.8分/千瓦时之后又实现了收入大于支出,在2013年又一次进行翻番后维持了这一状态。但补贴支出在2015大幅上涨到1000亿元,而当年的收入不到800亿元,于是又一次出现了补贴缺口。
为此发改委在2016年1月又上调了征收标准,不过此次上调的幅度大大降低,而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装机速度却没有明显的下滑,由此造成了补贴缺口逐渐扩大。2016年占全社会用电量71%的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速仅为2.9%,第三产业虽增长迅速(11.2%),但占全社会用电量只有13.4%。而风电与光伏发电量增速为13.2%和81.6%,补贴需求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越了补贴征收的增长速度。
观察以往的征收标准上调规律,可以发现征收标准在开始几年上调幅度大,上调也比较频繁,不会超过2年,而从1.5分/千瓦时到1.9分/千瓦时却经历了2年5个月,上调幅度也大幅降低。如果按照这一趋势继续发展下去,上调幅度越来越小,间隔越来越长,补贴的缺口还会不会一直扩大下去?
增收or降本,缺口怎么补?
缩小缺口无非两条途径:增收或者降本。
实现增收的方法无外乎三条,继续提升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规模或提高征收比率。
对于1.9分/千瓦时的附加能否再继续上调,业内多位人士表示不看好。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长李琼慧对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处于电力供过于求的状态,降电价是一个趋势,在电价下降的形势下再提升可再生能源附加显得不合时宜,也会造成工商业用电户生产成本增加。
在扩大征收范围方面,将征收的手伸向居民用电和农业用电可能是方向,这一点在国外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得到了证实。在德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居民的电价附加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补贴,但是在促进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同时,德国居民的电价由于不断提高的附加而不断升高,可以说居民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买了单。
如果说德国作为发达国家居民的消费能力较强因此可以承担高附加的话,同样的机制放在中国可能并不合适。首先由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并不如发达国家,农村电价甚至高于城市,农民用电成本高,其次我国居民用电只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6%,即使上调居民用电附加或者对农业用电征收也不能有效解决补贴缺口问题。
另外,还应该提高可再生能源附加征收率,即加强对自备电厂的监管,做到应收尽收。
增收不成就得在降本方面寻找方向。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新能源的成本在不断下降,风电和光伏都在全速朝着平价上网而前进,风电方面通过平价上网示范项目,光伏方面通过领跑者计划,都在推动着补贴的退坡。在2020年,如果实现了预期中的了风电平价上网后,补贴缺口会得到止血,因此我们可以预期未来补贴缺口将会经历一个上升,达到顶峰,再下降的趋势。
另一方面,随着即将推出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与绿证的结合,国家财政补贴的负担将由用电企业和煤电企业来联合承担,对于缓解补贴缺口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