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发展势头强劲,或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日前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储能技术与应用展览会上,比亚迪、雄韬股份、科陆电子、南都电源、猛狮科技、欣旺达、亿纬锂能、大族激光、圣阳股份等一众上市公司纷纷携新品亮相展会。
企业和资本纷纷瞄准储能风口之际,储能行业整体仍有待爆发。阳光电源储能事业部副总经理陈志就直言,中国储能市场还没有起来,只限于零星的示范性项目和企业自己投资的小规模应用。“中国的起步很缓慢,预测大概到2019年以后,中国的市场才能进入快速增长阶段。”陈志说。
10月11日,国家发改委官网挂出的《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储能在我国能源产业中的战略定位。业内人士预言,储能产业在2017年有望爆发。此言论并非空穴来风,从“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到能源技术创新“十三五”规划,都将储能作为重点研究和发展领域之一。
在政策支持逐步明朗的背景下,不少企业开始加大力度布局,开拓储能市场,进一步探索具有盈利性的商业模式。
上市公司纷纷入局卡位
第二届中国储能技术与应用展览会上,各上市公司纷纷展出互相竞技的产品技术。作为国内新能源储能领域龙头企业,科陆电子集中展示了其储能领域核心产品,涵盖电网级能量型和功率型储能系统、户用系统、储能双向变流器、光储一体机、移动储能车、储能电站云平台与能量管理系统等。
因董明珠入股而备受关注的银隆新能源,则展出其主打的钛酸锂电池模组和集装箱式储能电站等产品;主营光伏业务的易事特主要展示了公司储能变流器、集装箱式储能电站、智能交流配电柜、储能及智能微电网系统解决方案等。
记者现场走访发现,以各类电池为储能介质的化学储能,是目前各家公司产品的主流。阳光电源储能事业部副总经理陈志介绍,全球储能市场来看毫无疑问锂电池领跑。截至今年第一季度,以美国市场来说,大概将近300多MWH的储能中锂电池占97%。
上市公司层面,Wind统计,储能设备领域的上市公司共17家,另据不完全统计,涉足储能市场的上市公司共26家,其中南都电源、比亚迪、科陆电子、雄韬股份、猛狮科技等一众企业纷纷在储能领域加紧布局。
具体来看,南都电源从2016年起就拓展了“投资+运营”的储能系统商用化模式。今年1月,南都能源与建行浙江省分行签订储能电站基金战略合作协议,首期基金总规模拟为50亿元。随后,南都电源又与中恒电气(联合体)中标中国移动数据中心项目储能及备电项目,中标总容量为121.7MWH。
杉杉股份作为国内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综合材料供应商也在此前宣布,计划在3年内投资50亿资金用于杉杉能源管理服务产业化项目,主要内容为根据工商企业用户的综合用电需求,制定实施“储能节电”、“光伏发电”或“光储结合”的最优化的综合解决方案。其中,储能管理服务项目计划投资的资金将重点用于推广削峰平谷的储能节能服务,拟建设规模约2GWH,对应的投资规模约38亿元。
此外,新能源储能领域龙头企业科陆电子早在2009年就进军新能源储能领域;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一直在“深耕”海外储能市场,公司储能产品在美国、日本、澳洲、南非等市场不断取得销售业绩;当升科技率先开发出储能用多元材料,目前已通过国际大客户批量应用于特斯拉的储能项目等高端储能市场;雄韬股份拥有集锐集装箱式储能设备、猛狮科技的户用光伏储能系统、移动便携式储能系统等产品。
银隆新能源同样在储能领域动作不断,该公司储能研究院院长姚高亮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目前银隆新能源已完成多个储能技术标准和示范项目:包括与南方电网合作的国家储能电池标准联合制定、深圳宝清储能电站示范工程,以及和国家电网合作的张北风光储能示范项目。银隆新能源在发展储能基本的定义和方向上,具备了产业化的基础。
市场容量有多大?
《指导意见》提出,未来10年内分两个阶段推进相关工作,第一阶段实现储能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第二阶段实现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
国内储能市场容量究竟有多大?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新增的和投运的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1.4GW,是2000年到2015年累计装机规模的10倍。尤其是各类社会资本关注度迈入布局阶段。“国家储能产业指导意见正式出台,为推动储能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破局增添了巨大动力。”刘勇说。